龍王泉的傳說(1 / 1)

龍王泉的傳說

坐禪穀有一個泉,叫龍王泉。龍王泉每秒2個流量,有“中原第一泉”之稱。但這眼“中原第一泉”的泉眼卻隱身於兩塊巨石之下。這兩塊巨石,一塊像烏龜,一塊像豹子。龍王泉的水從這兩塊巨石下流出,湧珠吐璣,日夜不息。說起它們的來曆,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呢!

遠古時候,坐禪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大海裏住著老龍王和他的三個兒子:敖白、敖青、敖金。地崩山裂時,老龍王封三兒子敖金為鎮海龍王,留下來鎮守龍宮,自己帶著龍子龍孫蝦兵蝦將遷往西海去了。

老龍王走後不久,地崩山裂,海枯石爛。原來的龍宮不見了,汪洋大海變成了崇山峻嶺,斷崖狹穀。鎮海龍王忙取出龍寶瓶,水便從龍寶瓶裏倒出來,形成了一個湖,就是現在的聚龍湖。鎮海龍王在聚龍湖裏建造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把山中的山神、虎神、豹神、水中的龜神、蝦神都集合起來,封官封爵。坐禪穀方圓幾百裏都成了鎮海龍王統治的王國。

這天,鎮海龍王敖金在金鑾殿上坐定,文武百官兩邊站立。鎮海龍王抬起龍頭,用龍眼環視兩班的文臣武將,道:“各位愛卿,今日可有事上奏?”

眾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沒有出列。鎮海龍王見大家無事,便下了龍椅,說:“既然無事,不如隨朕到麵壁崖洗澡去。那可是個好地方,不管什麼時候,那地方總是下雨。要大有大,要小有小,洗起來清清爽爽,痛快淋漓!”

眾臣都說好。早朝正要散去,龜丞相卻出了列。龜丞相手持玉蝶,奏道:“大王,臣有一事要奏!”

鎮海龍王見龜丞相有本要奏,便又回到龍椅上,坐了下來。大臣們的興致剛被龍王調動起來,卻被這個烏龜給攪荒了。但龜丞相班列龍宮第二把交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眾臣們敢怒不敢言,隻好重新站好,聽龜丞相奏事。

龜丞相上前一步,奏道:“自開天辟地以來,咱們管轄的青龍山、大象山、香嚴寺等處,水紋分布不均。特別是得嚴寺,嚴重缺水,望大王能早日布水,解救萬物生靈!”

龍王聽說後,急忙打開了水紋分布圖。一看,香嚴寺真的沒有一眼活泉,吃水全靠四季下的一點雨水。龍王說:“龜丞相心係萬物生靈,可敬可佩,朕賜你龍寶瓶一個,活水2鬥,前往香嚴寺布水!”

龜丞相道:“俺是一個文臣,手無縛雞之力,哪裏背得動這裝有2鬥水的龍寶瓶?還望殿下派一個武將隨臣前往。”

鎮海龍王一想,可不是。這龜丞相是一位文臣呢!這事得派一個力氣大的武將軍前往。龍王把目光投向武將班列。武將們一個個把頭伸進衣服裏,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被龍王注意到。他們不是怕去香嚴寺布水,關鍵是怕跟龜丞相一起去。龜丞相跑得太慢,急壞人。再說,如果去香嚴寺布水,就不能跟大王一起到麵壁崖洗澡了。鎮海龍王見眾愛卿沒有人自願前往,就隻好點兵點將了。他瞅了瞅豹王,說:“這事交給你朕最放心!”

豹王沒法,隻好出列接旨,抱著龍寶瓶,跟龜丞相一起往香嚴寺走去。

龍寶瓶雖然很重,但到了豹王的手裏,好比端了個飯碗一樣,非常輕巧。兩個人一起走了一段路,豹王便等不急了。龜丞相年紀大,走得極慢。豹王一個箭步,就得龜丞相幾個時辰攆。豹王想:這樣瞎等,還不如俺一個人抱著龍寶瓶到香嚴寺,把水布好。這樣,好早些結束,回去跟大王一起洗澡。豹王這麼一想,便對龜丞相說:“你慢慢走,俺在香嚴寺等你!”豹王說罷,沒有等龜丞相回話,便抱著龍寶瓶,一溜煙兒地跑了。

豹王抱著龍寶瓶一路飛跑。快走到香嚴寺的時候,豹王猛然想起布水圖還在龜丞相手裏呢!沒有布水圖,不知道這眼泉的具體位置。不知道具體位置,豹王就沒法布水。豹王隻好抱著龍寶瓶,在一麵小山上坐下來等龜丞相。

豹王這一坐不打緊,一坐下,兩眼便發澀,想瞌睡。他抱著龍寶瓶,靠在懸崖上,不一會兒,便打起了響亮的鼾聲。熟睡的豹王雙手一鬆,水便從龍寶瓶裏流了出來,“嘩嘩啦啦”地往山下流去。

龜丞相緊趕慢趕,到了天黑的時候,終於趕上了豹王。他見豹王靠在一堵懸崖下睡著了。龍寶瓶裏裝的水正“嘩嘩嘩”地往山下流呢!龜丞相把豹王叫醒,一看,糟了,水全流完了。龜丞相打開布水圖一看,離香嚴寺還有2裏遠哩!

兩個人抱著空龍寶瓶,垂頭喪氣地回去向鎮海龍王複命。鎮海龍王一聽水布錯了位置,心疼得直落淚。老龍王走時,隻留給他一寶瓶水。現在,豹王把水布錯了位置,鎮海龍王實在拿不出水來給香嚴寺。龜丞相、豹王兩位神仙聽後,羞愧難當,回到倒水的地方,化作兩塊巨石,日夜守護著龍王泉。

自此,龍王泉一年四季,痛快淋漓,噴湧而出。並且,天越旱,水越大。龍王泉的水流下去,澆灌了幾百畝良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