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龍湖的傳說(1 / 1)

聚龍湖的傳說

坐禪穀有一個湖,叫聚龍湖。聚龍湖南依青龍山,北依大象山,麵積8000餘平方米,容水12萬立方米。與“絕壁飛龍”景點交相輝映,形成“飛龍出水”景觀。聚龍湖為何建於此地?緣何叫聚龍湖?這裏麵還有一段動人的事故呢!

明朝萬曆年間,丹江兩岸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順陽川的土地肥,麥子能長出雙穗來。打的糧食多得沒地方放,就連小孩們的尿布也是用白麥餅做的呢!這一天,香嚴寺新任方丈顯成禪師做了一個夢,夢見東海龍王的三太子敖金被壓在一塊岩石下,敖金的龍頭高昂,龍爪飛揚,在巨石下掙紮。東海龍王站在兒子的身邊,痛苦流淚。

老龍王對顯成禪師說:“你救救我的兒子吧!”

顯成禪師說:“你是龍王,你能大能小,能升能降,升能騰飛於九天,降能入大海之底。你不能辦的事,俺一個凡夫俗子如何能辦得了?”

龍王道:“這事說難也難說,說容易也容易。你知道我們龍類離不開水。隻要有水,我兒子敖金就能掀倒壓在自己身上的巨石,恢複自由之身。隻要你在我兒子的身下建一個湖,我兒子就自由了。如果讓我來做,也不是不可以的。我的水寶瓶裏有的是水啊!隻要俺使勁地往下倒,倒到大水漲到了俺兒子的身邊,俺兒子也就獲救了。可這樣百姓可就遭殃了,甚至連你們香嚴寺也難保!這裏有修建大壩的詳細地圖!”

老龍王的話音剛落,寺院的晨鍾響了。顯成禪師睜眼一看,什麼都沒有了,原來是一場夢。再看看身邊,還真有一張用魚皮畫的地圖呢!顯成禪師知道這是老龍王特意托夢給他,他仔細回顧了老龍王的話,看看現在的和平盛世,覺著這事還真委屈了老龍王呢!顯成禪師不敢怠慢,忙帶領2個懂建築的弟子從下寺出發,直奔坐禪穀而來。

顯成禪師沿著坐禪穀往裏走,一直找到通天洞附近,才發現魚皮上畫的位置。他仔細在青龍山的石壁上察看,果然有一條龍,高約15米,長60餘米,若隱若現。

兩位弟子看了看修壩的地形,用步量了量,搖著頭歎道:“這穀長約百丈,若在此建壩,耗資之巨大,恐香嚴寺難以承受。若建壩,在古棧道口最易!”

顯成禪師說:“為了解救龍太子,保一方百姓平安,我們隻好懇求官府了!”

顯成禪師乘一葉小舟,沿水路來到淅川縣城。到了縣衙,他手持鼓棒,敲響了縣衙門前的堂鼓。縣令姓王。王縣令聽到有人鳴鼓,便升了堂。他見是香嚴寺方丈顯成禪師,心中有些疑惑,問道:“老禪師不在香嚴寺參佛,緣何來到縣衙擊鼓?”

顯成道:“老衲前來搭救淅川黎民百姓!”

王縣令笑道:“咱淅川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家家豐衣足食,何須大禪師搭救?”

顯成便把老龍王如何托夢,自己如何去坐禪穀踏勘地形的事說給王縣令聽,並把老龍王給他的魚皮地圖呈給王縣令看。王縣令看了看魚皮地圖,笑道:“夢中的事何必當真?再說,在坐禪穀那個深山密林裏修一個湖,有何用處?”顯成禪師還要爭辯,王縣令便退了堂,回到內堂去了。

過了幾天,果然春雷滾滾,下起了瓢潑大雨。顯成禪師又去縣衙請求修壩一事,王縣令又拒絕了。

轉眼間到了夏收季節,金黃的麥子鋪滿了丹江兩岸。人們望著一望無際的金燦燦的麥田,仿佛聞到了新麥的香味。就在人們即將動鐮割麥的時候,天又下起了雨。這次,一下就是30餘天。時而大,時而小,麥子全爛到了地裏。丹江河漲水了。河水直逼淅川縣城,把縣城的西城門衝倒了。王縣令想起香嚴寺顯成禪師請求修壩的事,忙派人前去請他來縣衙議事。

衙役們在坐禪穀的入口處找到了顯成禪師。顯成禪師跪在雨地裏,已經跪了三天三夜。洪水像一條巨龍,從坐禪穀的穀口衝出來,從他的身邊流過。他如一尊石像,目睹著洪水,為不能挽救一場災難而痛心。衙役們用一頂轎子,把老禪師抬到了淅川縣城。王縣令帶領城中百姓,在顯成禪師的主持下,登上城牆祭天。下了一個多月的雨停了,天終於放了晴。

王縣令履行自己的承諾,按照魚皮地圖上的位置修建了聚龍湖。丹江兩岸的百姓聽說要為龍王的三太子修壩聚水,自發熬一些糯米粥,送到工地,讓工人們吃。米粥多,工人們吃不了,便傾倒在白土地裏。誰知,用加了米粥的土夯出的壩粘到一起,扣都扣不開。後來,工人們索性就用糯米粥加白崖山的白土夯砸。大壩建成後,丹江兩岸的人們又過上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富裕生活。

400餘年過去了,至今,聚龍湖安然無恙。如果到了中秋季節,有緣人還會看到龍王的三太子在聚龍湖散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