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常萬全,總裝備部政委、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遲萬春,總裝備部副部長、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張建啟,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陳求發,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陰和俊,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馬興瑞,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王誌剛。
伴飛小衛星
“神七”任務中釋放一顆伴飛小衛星。“神五”、“神六”升空入軌後,均無法拍攝到飛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當時的電視直播也僅限於艙內。而“神七”釋放伴飛小衛星後,將能彌補這一缺憾。據專家介紹,小衛星可近距離環繞,伴飛,因小衛星安裝有CCD立體相機,可提供飛船在軌飛行時的首張三維立體外景照片。
針對“神七”任務中釋放伴飛小衛星是否有潛在的軍事意圖的提問,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顧逸東在發布會上進行了回應。中國下階段將開展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一項關鍵性的“神七”伴飛小衛星示意圖技術。這個小衛星將為交會對接提供一些經驗、打下一些基礎。
顧逸東首先表示,作為神七載人航天應用方麵的一項新技術試驗——伴隨飛行的試驗,到現在為止進行得還是非常成功的。我們相信在今後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伴隨衛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顧逸東介紹,開展伴隨衛星的試驗,一方麵是為以後的應用開拓一個新途徑。小衛星的伴隨,比如說空間站或者空間實驗室,可以延伸大的飛行器的功能。此外,伴飛衛星的試驗又可以對大的飛行器,比如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進行服務,比如觀測外表檢查可能的損傷,來對大飛行器進行服務。
顧逸東還表示,中國下階段將開展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當中一項關鍵性的技術。這個小衛星將為交會對接提供一些經驗、打下一些基礎,包括地麵係統對兩個飛行器的軌道控製進行指揮、組織以及軌道預報等基礎性的工作,對交會對接是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的。
針對“神七”任務中釋放伴飛小衛星是否有潛在的軍事意圖的提問。顧逸東介紹,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和德國合作,也釋放了一個伴飛衛星,對和平號空間站進行檢查和診斷,進行繞飛實驗。美國的航天飛機航天員曾經用手釋放過微小衛星,同時用搭載筒來釋放科學實驗的小衛星。日本的月球探測衛星曾釋放了兩個伴飛衛星。
“神七”日誌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成功實施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第一日9月25日
17時30分:航天員出征儀式。胡錦濤來到航天員公寓問天閣,親切看望執行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並為他們壯行。
18時許:三名航天員抵達發射場。確認技術狀態後,航天員先後進入神七返回艙。
18時35分許:翟誌剛開始用指揮棒嚐試操作。
21時09分許:神舟七號發射進入1分鍾準備,擺杆全部打開。
21時09分許:火箭點火
21時10分:神舟七號飛船升空
點火第120秒,,火箭拋掉逃逸塔
點火第159秒,火箭一二級分離成功
點火第200秒,整流罩分離
點火第500秒,二級火箭關機
點火第583秒時,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
21時22分許:航天員報告:太陽帆板展開,身體感覺良好。
21時30分許: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宣布:飛船正常入軌。
21時32分許: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
22時07分:神七升空後第一次在軌和出艙活動空間環境預報:空間環境平靜,對飛船的在軌運行是安全的。
23時19分許:在神舟七號飛船飛行第二圈過程中,航天員翟誌剛首次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開展工作。
第二日9月26日
4時04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變軌,由橢圓軌道變成近圓軌道。
10時20分許:航天員開始組裝測試艙外航天服。
12時0分36秒至8分46秒:遠望六號船首次精確測控神七飛船。
12時47分至12時59分:神七飛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異常區域。
21時47分許:“飛天”和“海鷹”兩套艙外航天服均組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