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主角第一次和聖人打交道,大家覺得安排得如何,可以給我提些意見吧。
................
第二天清晨,
寬闊的廣場上浮蕩著一種敬畏著的寂靜,東昆侖中的門人弟子排成兩列,形成了一條長得似乎看不見盡頭的道路,濤分逐裂的自中軸線上整齊的分裂,盡頭便是通天教主輝煌莊嚴的碧遊宮。
此時朝陽冉冉升起,耀得殿上的琉璃瓦金碧輝煌,連帶映照得人人的衣上也鍍了上一層明麗的金邊.
來了!
遠方天際,現出了慶雲朵朵。
漸漸的,半空中就傳來了仙樂繚繞,一派嘹亮之音,更有青鳶白鷺在前方引道,一頭異獸踏雲徐徐而行,背上托了一柄五光十彩的三寶玉如意,看這架勢,赫然是元始天尊先行駕臨了。
但元始一行在空中停留,卻並不下落,天尊頂上現慶雲,有畝田大小,上放五色毫光,金燈萬盞,點點落下,如屋簷前的滴水不斷。又有身邊弟子也現法身,麵分藍,紅,白。或現三首六臂,或現八首六臂,或現三首八臂,渾身上下俱有金燈,白蓮,寶珠,瓔珞,華光護持,單是看這賣象,的確是截教中人難以企及。
不多時候,忽有一聲悶嗥,原來老子也騎著板角青牛駕臨,不過他的排場倒小多了,身邊就隨侍了一位玄都大法師。
這時候通天教主也迎出碧遊宮,渾身上下紫霧紅雲圍繞。右首是金靈聖母乘七香車,左方是多寶道人駕八虎輦,正當闡教中人有些詫異其餘人去了何處的時候,東,西,南,北四方此時又是雲霧翻湧,隻見正北方為首的烏雲仙著皂色服,蓮子箍,賓鐵鐧,跨麋鹿,正東上為首的虯牙仙著水合袍,九華巾,太阿劍,跨梅花鹿,正西上的金光仙著淡黃袍,雙抓髻,古定劍,乘八叉鹿,正南上的無當聖母,大紅袍,靈山旃,昆吾劍,騎火蹄鹿。
這四大弟子領著數千門人來到廣場上,拜伏在通天教主麵前,那多寶道人忽然張手,發雷將廣場中段盤旋著的濃稠白色雲霧震散!那方圓數千傾的諾大麵積上,竟赫然全鋪以純黑色的大麵積剛玉石,在空中看上去渾然一體,平坦似鏡,其上寫著四個大字:
澤被蒼生!
這四字每個都有數百丈大小,寫得龍飛風舞,氣象萬千,直欲破石飛去!就這麼斜斜的鋪在寬達數千丈的深黑玉麵上,
------當真有一種開天辟地的氣勢!
若說先前這廣場上的布置隻是宏大壯觀,卻沒有神髓,但這四個字便是點睛之處,將整個氣氛都盤活帶動了起來,此時朝陽初生,那四字上顯然是以黃金所築,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更生莊嚴肅穆的感覺。幾乎要令人膜拜!
此時那空中那兩教中人,已是被全麵比了下去,他們縱然開始能依照個人氣勢修為占據上風,先聲奪人。但此時截教乃是融合了龐然的天地之勢,再加上壓倒性的人數,這樣架構出來的渾然一體的恢弘威嚴,闡教中人當然是難以與之相提並論。對望一眼,心中自是有些頹唐。
金靈聖母下了七香車,行下了廣場,對老子與元始作了一個迎賓的禮節。元始此次前來,身邊共帶了四名弟子,分別是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青峰山紫陽洞的清虛道德真君。他們見了截教擺出這等聲威,心中當然有些不忿。但眼見得師尊都降下雲頭,緩步從夾道中向上而行,也隻得隨著前導的金靈聖母一起步行上去。
被朱海主持改修過後的這廣場已經呈現出微微向上的坡度,階梯和緩平順,當他們上到那題字玉台之時,每行出一步,廣場兩側就同時向上噴出高達數十丈的清澈泉水,於最高點散落成霧,被陽光一照,立即幻成十彩迷幻的彩虹。整座平台本在山顛白雲間,卻有彩虹清泉,霧靄彌漫,見到這等奇異瑰麗的勝景,就連老子的麵上,也露出讚許的神情。
通天教主身處之地,乃是一座十數丈方圓的玉台,多寶,烏雲等九大弟子,連同闡教的四名第二代弟子,都在其下一層垂手而立。元始與老子相攜上了頂層,分了賓主坐下,自然就有童兒上來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