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胖紙是如何煉成的(1 / 2)

李瑤姑娘吃成胖子,要話從頭,從她的祖父起。

姑娘的祖父叫做李濟民,在宣德三十六年時,他是禦史台的禦史之一。當時他上折子彈劾宣德帝驕奢淫逸,大肆修建行宮和陵寢。

對李濟民的諫言,宣德帝沒有足夠重視,於是李濟民便在大殿上碰柱了。幸好當時他被離得近的上司拽了一下,沒碰柱身死,可他那腦袋還是被撞破了。

都君心難測,皇帝不喜史書留他一筆昏庸不聽忠臣諫言的話,但也不喜朝廷百官挑戰他的權威。於是就因為‘死諫’冒犯了皇帝,李濟民全家被配到了大泰最南邊的崖州。

李濟民倒是個硬氣的,額頭上都撞出了個大窟窿,可在流放途中,他硬是挺了過來。到了崖州幾年後,他還開始做起了一些實事。

當時的崖州邊民並不服大泰朝廷管製,也愚昧不開化,還做出用活人祭河神的事情。那時李濟民便協助官府,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收服邊民,還對邊民廣而施教。

風光背後總是要付出代價和努力的。就這樣一直不懈的努力下,李濟民成了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先生,在當地可乃十分受人尊崇。

如此這般過了十三年之久。宣德四十八年冬,宣德帝得了場風寒,結果差點沒治回來。老皇帝當時感覺自己要死了。故而那時他回顧往昔,展望未來,覺得他的太子有些軟弱了;也覺得他還沒死呢,兒子們卻開始不安分,實是不像話了。

這時宣德帝覺得,他需要一些忠心的臣子在身邊了。爾後他將朝廷中的人扒拉審視一通,結果讓他想起了李濟民。

翻查了李濟民的履曆後,他覺得其人是個正直剛硬又能幹實事的。於是最終他大筆一揮,許了李濟民一個兵部侍郎的官職,便將李濟民給起複了。

兵部侍郎在現代,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在古代,那就是妥妥的皇帝自己人。將忠心耿耿的自己人放在眼皮底下,能防著兒子們以下犯上來逼宮嘛。

其實換句話,這深層的含義就是宣德帝皇帝做久了,臨死他也不太願意放手罷了!

李濟民全家流放崖州有十三年之久。而李瑤姑娘就是在那裏出生的。等其祖父起複時,姑娘已經十歲了。

根據回憶,她之所以在返回京都會成為胖紙,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先,在崖州李家人日子過得太清苦,而李老太太又是個不懂過日子的,還重男輕女。故而姑娘在那裏總吃不飽。

回到京都後,皇帝賞了宅子,祖父得了重用,終於不用老幹活卻總吃不飽飯了。苦日子翻了身,於是姑娘便愛上了吃。

其次,回到京都後,姑娘時不時蹦出崖州方言,還帶著一身邊民的鄉土氣息,故而她被京都本土人士嘲笑是土妞。於是她有壓力,便用吃來緩解。

她那庶姐妹必然也有這種情況,但人家兩個親密又互助。所以……她不僅受到外頭人的排擠,還受到了自家姐妹的排擠。

最後就是姑娘的娘親韓氏,她那心力很少放在姑娘的身上,都放在了姑娘那風流渣爹身上。

渣爹納妾不斷,後宅爭風吃醋不減,不僅韓氏心裏不好受,姑娘心裏也不好受啊。於是這些不好受,姑娘仍然用吃來紓解。

別以為,流放期間她爹就不風流。隻不過流放期間,她爹沒納妾,但卻瞞著家人偶爾會去勾搭良家婦女。這一切都被她那祖母瞞著。還是那句話,風光背後總要付出代價和努力的。她那祖父太忙,實是顧不上管教兒子啦!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不過上述這些都是最主要的。如此種種因素促成下,隨著祖父起複而回京的李瑤姑娘,開始了狂吃猛吃的日子,自此她就奔赴在了成為胖子的道路上,一去不複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