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
2007年春天,我剛從事信訪工作,便遇上沈女士的舉報朱先生對過夜停放的貨車擅自進行收費,要求查處。這個案件應是工商部門管轄。就打電話給工商所長。所長說,停車收費的事嘛,應歸城管執法局管轄,你去那裏問一下。我就打電話給城管執法中隊。中隊長說,這個事好像是工商管的。我說所長說不是他們管的。中隊長說,你到交警大隊問一下。我打電話給交警大隊。大隊工作人員說,停車收費不是他們管的,是物價局管的。我打電話給物價局。工作人員說,他們物價局隻管收費的標準,可不可以收費歸工商部門管轄。我打給工商所副所長,副所說,這是事是他們管的,誰說不是工商所管。我啞口無言……
鄉鎮信訪工作應對上級的層層考核指標外,主要直接麵對信訪人提出的各種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這需要信訪幹部耐心仔細地答複。不少信訪幹部受委屈哭過,有的信訪幹部受氣發過火,也有信訪幹部過於疲憊而要求換崗位。主動要求從事信訪工作的人少之又少。2006年12月20日,我通過競爭上崗,如願意償走上這辛苦而光榮的信訪工作崗位。
下麵是我整理了九件信訪事件,一一展現給大家,希望通過信訪事件,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支持信訪工作,讓更多的信訪人使用合法的信訪行為,讓違法信訪行為從我們身邊消失……
口述:唐建華、沈某、楊德山、朱德林、唐某、鬱某、龐某、方某、沈某
我努力在做一名公益使者
唐建華:用一首歌詞來形容我的為人,就是“那裏不平那有我。”
我是一名普通的保安,但我有兩個區級頭銜,清潔餘杭義務衛生監督員,區團委護綠使者。這與我平時多管閑事的個性密不可分。我反映信訪的事件很多,如衛生垃圾堆放、路燈熄滅、電線杆被撞斷、噪聲、油煙、物業管理等。開始我遇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就跑政府部門,這成本大,既要花時間花精力又要花錢。現在我主要打區長公開電話,這電話真好,免費,接電話工作人員說話客氣,處理問題的時間上也得到保障。
每次,我打區長公開電話,我不用說自己是誰,公開電話工作人員就會說,你是唐建華,哈哈,連我聲音他們都聽出來了,我辦事的積極性更高了。
有時,我電話也打給相應職能部門,也會遇上不理解的事。例如,去年高考期間,塘棲劇院廣告宣傳車的噪聲問題。我打電話給城管執法局,工作人員說,這是交警管的。我跑到區法製辦詢問,得到是答複是這事城管、交警等部門聯合發過文件。後來這個事情很快解決了,我一直在想,我反映問題自己不圖什麼名和利,有關單位隻要把我反映之事轉交一下,讓我這顆公益之心少一點打擊多一點鼓勵,多好啊。不管怎麼說,我努力在做一名公益使者。
我們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沈某:我曾經是杭州中亞皮件公司的職工。2008年1月1日新勞動法實施,正巧,我的合同期限期滿。我們都認為公司業務不錯,可是公司老板說是淡季,與我們塘棲分廠的數十名職工不再續簽勞動合同。我們要求老板支付經濟補償金和加班費,老板與我們談了幾次,都未果。這時我們想到了政府部門。我們派人到區勞動保障局谘詢。得到答複不是很滿意。叫我們與老板協商,可是老板不願讓步,與我們協商了幾次都不成呀。
不知是誰想出越級上訪的餿主意。去上訪前的聚合地最早定在塘棲廣濟橋下,除了我們大多職工是塘棲人外,還相當一部分職工是德清人,廣濟橋是連接餘杭和德清的大橋。可是後來叫汽車派錢問題上出現分歧,大家沒談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