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一、一點回顧
30多萬字的一本書,不算薄了。當我的譯筆走完最後一句話、一個字時,心頓時覺得輕鬆了許多,這種滋味的確是很美妙的。數月以來,每天數小時地伏在桌前,靜靜地(但心卻是熱烈地)架設著語言的橋梁,其中的甘苦難以形容。假如你完成了一個艱巨的工程,一項重大的任務,你一定也會產生這種美妙的感覺。
作為讀者,當你讀完一本好書的最後一個字時,也一定頗多感受。
我是10多年前第一次讀到《嘉莉妹妹》英文原著的(真是光陰似箭!)。那時我剛自學英文幾年,英文水平還很有限。但是,原著所傳達出的氣氛已強烈地感染著我,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嘉莉從一個窮苦的姑娘,經過重重磨難而成為走紅的女演員的經曆,赫斯特沃從一個顯赫富貴的經理而淪為乞丐並自殺身亡的悲慘結局,美國社會當時令人震驚的貧富懸殊現象,等等,都曆曆在目,難以忘懷。
從第一次讀到英文的《嘉莉妹妹》至今,10多年時間雖然象做了一場夢,但其間的確也做了一些事情。不曾記得有一天放下過手中的書和筆。中英文知識,文學翻譯知識等等,在不斷的學習中不斷積累。終於一篇篇譯作和隨筆在刊物上發表,受到有關出版社和專家的肯定,使我深受鼓舞。於是有了出版社的約稿,至今已出版譯著4部約100多萬字另在二十多家刊物上發表作品數萬字。接著又被四川省翻譯文學學會和四川省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兩次應邀參加全國性的翻譯研討會,評為四川省青年自學標兵。其中的甘苦實在太多,太多……我深深感到,無論做任何事情,起步的路子總是狹窄而艱難的,但隻要你持之以恒,路總會越走越寬廣。我將沿著自己熱愛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與出版部門通力合作,力爭譯出更多更好的書,為社會的文明發展盡一份力。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能在自己的追求中為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便是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沒想到,10多年後的今天,出版社竟約我翻譯《嘉莉妹妹》,令我驚喜之至;於是便以極大的熱情,認真的態度和更深切的理解,把它譯成了中文。
二、何為幸福?
人活一世,都是為了過得幸福快樂一些。搞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不都是為了讓人們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嗎?社會總是要力求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個人的生活也總是要求不斷改善。
但究竟何為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吃喝玩樂、物質享受就是幸福,因此一生追求這些東西,整天圍著金錢轉。其實這種看法是十分狹窄的、片麵的。人除了具備一般的動物屬性外,還具有社會屬性,他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動物———這正是他不同於一般動物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人便具有了兩種需求:物質和精神。所以隻有滿足了這兩種需求,人生才可能是幸福快樂的。這是一個重大的人生主題。
這就涉及到了物質和精神的辯證關係問題。物質在前,當然是第1性的,精神在後,是第2性的。隻有正確處理好、把握好這兩者的關係,生活才會過得美滿。我在《文學翻譯與商品經濟》一文中曾說道:“人活著不能沒有錢,但人活著不能隻為了錢,”就表達了我的這一觀點。我在生活中也是努力這樣去做的,一方麵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力求站得住腳,有較好的物質保障,另一方麵始終不放棄精神追求,所以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快樂而充實的。有的人可以得到一時的快樂,但生活要過得充實卻不容易。充實的生活難能可貴。
物質第1,因為人首先要解決好吃飯、穿衣、住宿這些再實際不過的問題,否則根本談不上精神追求的問題,這是眾所周知、不言而喻的。《嘉莉妹妹》對此反映十分深刻。
嘉莉向往著大城市美好的生活到了芝加哥,開始了中國當今“打工妹”似的生涯。她先住在姐姐明妮家裏。盡管是親姐妹關係,但由於生活貧困,嘉莉的到來給姐姐一家生活上造成了困難,使雙方的關係也緊張起來,顯得冷冷的。嘉莉要吃飯,冬天來了缺少衣服,後來又生病,這一切都需要錢,可明妮一家怎麼能負擔得起呢?為了生存,嘉莉到處求職,好不容易才當上一名女苦工,盡管“周薪4元5”!後來她委身於德魯特,實際上也是因為生活具體問題所迫,又不願過女工那種艱苦的日子。她和德魯特之間毫無感情可言,是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解決了吃飯、穿衣、住宿,生活才有了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