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著重譯必要

近些年由於版權等原因,我國出現了恐怕是曆史上空前的名著重譯現象,對此人們眾說紛紜。我個人認為名著重譯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須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精益求精,力爭拿出質量較好的新譯,切忌不要泛濫。

名著是全人類、全世界寶貴的精神財富,由於它們思想深刻,內涵豐富,藝術性強,耐人尋味等,而深受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愛,為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名著是社會發展的藝術結晶,其價值無法估量。不知有多少人就是在名著的精神感染下,為人類社會作出了傑出貢獻。廣泛閱讀名著,我們的思想便會不斷提高,不斷充實。正因為名著含有豐富的營養,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此值得人們去吸取,一代代地翻譯,一代代地出版,從而推動社會不斷進步。

名著重譯可以使舊譯的錯誤得到糾正。重譯有一個優勢,就是有舊譯作借鑒。並且各種參考書、工具書又更加豐富和完善,這些都是舊譯所不具備的,因此難免在翻譯上出現錯誤。我譯過一點名著,譯完後總要找舊譯來對照,力求取長補短——我以為這是重譯必須采取的一步。多一種借鑒總會有幫助的,尤其是在對原著的理解上。要翻譯好首先必須理解透徹、準確。如果一概不管舊譯,隻管譯自己的,看不到舊譯的長處和短處,不作借鑒,怎麼能讓自己的譯文更加完善呢?你完善了哪些地方呢?自己也說不清楚。有比較才有鑒別。

就本書而言,我在翻譯中通過借鑒舊譯,一方麵對一些難句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另一方麵確實糾正了不少舊譯明顯的錯誤。不明顯的、認識不統一的姑且不談。這裏要說明的是,舊譯有不少種,我所借鑒的是一種,下麵從第47章中選出兩個誤譯的例子:

例1原文:“Miserablefood,ill—timedandgreedily

eaten,hadplayedhavocwithboneandmuscle.”其中“playhavocwith”是“對………造成嚴重破壞”的意思,舊譯理解錯誤,譯為“惡劣的食物,不按時候就狼吞虎咽,這麼胡亂大嚼一頓。”我譯為“由於食物粗劣,吃飯不準時,狼吞虎咽,他們的身體受到嚴重摧殘。”

例2,原文“Sheonlylookedanorder.”其中“look”在這裏是“用眼色表示出”的意思,舊譯沒理解到這一點,譯為“她隻看一看秩序。”我譯為“她隻用眼色表示排好隊。”這是窮人們在門外等著慈善機構施舍時的情景,那個慈母般的修女走出來,也不說話,在開飯前做了這麼一個動作。

語言更新是名著重譯一個重要的方麵。社會在不斷發展,語言也在不斷發展。舊譯的語言在舊的時代是適應的,但今天的人讀來就覺得沒有那麼順暢。一種譯文適宜為一個時代服務。今天的譯文適宜今天的讀者,但若幹年後又不適宜為那時的讀者服務了,所以又需要有新的譯文。新舊譯文並存不是很好嗎?正如每個時代都產生每個時代的作家一樣,每個時代也產生每個時代的譯家。

語言的更新有時是一個詞,一個句子,但更多的時候是一部作品的整個氛圍,給人的整個感受。這就要求譯者不僅要有較深的外文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中文知識,文學修養,百科知識,還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所以文學翻譯是一個崇高而艱巨的事業,絕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查查詞典就行了——如果我們的譯家們都這樣去工作,那些優秀的名著不知會以多麼蒼白的麵容出現在讀者麵前。這就是文學翻譯為何稱為“再創作”的原因。但盡管艱巨,這項事業仍值得我們去為之奮鬥一生。艱苦的奮鬥中確也充滿了歡樂!

雖然自己努了力,但仍不敢說對自己的譯文滿意了。我想隻有不滿意才會有更高的追求,這是一個辯證法。學海無涯,譯海亦無涯。我願不斷進取,以期譯出更優秀的作品。誠望專家、同仁、讀者們不吝指正!

1998年10月於四川簡陽神遊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