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美妙、引人入勝的莎翁故事(1 / 3)

精彩美妙、引人入勝的莎翁故事

(譯本序)

劉榮躍

在人類曆史上,“莎士比亞”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這是因為他太偉大了,他的文學作品太了不起了!他的確不愧為世界級的一流作家。因此一代代的讀者都非常喜愛讀他的作品,並從中獲得豐富的精神營養,真是受益無窮!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和詩人,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於亞馮河岸特臘福德,青年時期去到倫敦,先為演員,以後從事寫作,以創作戲劇為主。他共寫了37出戲,此外還寫了一些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154首十四行詩。他的創作對以後英國文學和語言乃至對世界各國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莎士比亞生活在一個大變動的時代,雖然當時封建製度仍占統治地位,但是英國已開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正處於新舊兩種製度交替的時期。他通過自己的戲劇,以非凡的藝術概括力極其深刻全麵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一方麵揭露和譴責了封建製度的殘暴和新興資產階級的罪惡,另一方麵也表達了文藝複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廣大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他的戲劇直到今天還有動人心魄的效果,為世界各種人民所喜愛。馬克思曾把他的創作譽為“世界藝術高峰之一”。讀莎翁的作品,我們不能不佩服他思想的“博大精深”,深刻的思想內涵不僅使他的作品“好看”,而且耐讀,因為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許許多多東西。

然而莎翁的優秀戲劇作品,數量之多,文字之難——它們創作於400多年前,語言與現今的已有很大差異——即使專門翻譯、研究的人要讀通、讀透都不容易,更何況一般人。加之原著幾乎都是戲劇,而戲劇的讀者麵必然比較狹窄,這種種原因給莎翁作品的普及帶來了困難,使不少人難以欣賞到他那些精彩美妙、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發人深省的故事。於是,就筆者所掌握的材料看,至少有3位作家相繼根據莎翁龐大的戲劇原著改寫成《莎士比亞故事集》,從而使更多讀者得以領略、欣賞到非常“好看”的莎翁故事。

筆者向出版社推薦並獲準翻譯此書,也正是為了能在普及莎翁作品方麵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莎翁是一位偉大人物,他的不朽之作深深打動著我,令我久久難忘;通過此次翻譯他所講述的一個個故事,我又一次滿懷喜悅和激動地欣賞到它們美妙之處。《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冬天的故事》、《麥克佩斯》、《錯誤的喜劇》等等故事真是回味無窮,令我久久難忘!

故事精彩美妙、引人入勝是莎翁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其深受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我覺得就精彩而論,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麵。

一是故事性強,能很快抓住讀者。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故事環環相扣,吸引著讀者一口氣讀下去。故事的主線是富商安東尼奧和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的對立。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友人巴薩諾成婚,代他向夏洛克借貸。夏洛克出於忌恨,假意不收利息,約定到期不還,可以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鎊肉。不料安東尼奧的貨船到期未歸,他無力還債,而夏洛克堅持要照借約條款辦。巴薩諾的未婚妻波蒂亞假扮律師出庭,也按條款不準夏洛克多割、少割、讓人流血或傷害安東尼奧的生命——這怎麼可能呢!夏洛克因此敗訴。這樣的結果,是人們事先難以預料到的。我們讀後不能不為這個故事叫絕!又如《李爾王》這個故事,也像其它眾多故事一樣十分耐讀。不列顛國王李爾年邁體衰,決定把國土分給3個女兒。長女和次女花言巧語,博得李爾的歡心,分到土地。小女出言率直坦然,激怒了李爾,被剝奪繼承權。但高尚的法蘭西國王納她為後。不久,李爾被兩個冷酷無情的女兒逼迫出走,狂風暴雨之夜在荒野裏流浪,以致發瘋。後來他認識到自己的過錯,恢複了理性。小女聞訊後,興兵討伐兩個姐姐,不幸被俘,遭惡棍殺害。李爾也在悲痛中死去。兩個姐姐為了爭奪情人,自相殘殺,也相繼送命。像這樣的故事情節,怎不吸引讀者呢;而讀者在興致勃勃地閱讀之後,也必然從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啟示,懂得了方方麵麵的道理。文學作品的意義由此得到體現。小說故事絕不能為情節而情節,而應該通過曲折複雜的情節反映出深刻重大的人生主題,這樣的作品便有了她們永垂不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