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的勝利並不長久。因沃爾西人聽說羅馬發生騷亂,他們最害怕的敵人科利奧蘭納斯被流放時,他們感到鼓舞,並加快了戰鬥準備。而最糟糕的是,科利奧蘭納斯為同胞們的忘恩負義深感痛苦,朝沃爾西的一座城市安提納走去,打算幫助沃爾西將軍奧菲迪士攻打羅馬。

奧菲迪士正與貴族們舉行一個宴會,這時科利奧蘭納斯打扮成乞丐走進安提納,來到他的宮殿。仆人們以為他是個流浪漢,最初不讓他進去,但他強行闖入,來到奧菲迪士麵前。奧菲迪士自然高興事情出現轉機,衷心歡迎科利奧蘭納斯。他一時滿懷熱情,提出讓科利奧蘭納斯統率一半的軍隊,並指揮即將展開的戰鬥。

羅馬的護民官們聽說這消息後,最初簡直不相信,向帶來這個不愉快消息的不幸的使者大發脾氣。然而其他的使者又證實了這一壞消息。馬勒尼斯和科米尼斯立即向驚慌的護民官們指出,他們流放科利奧蘭納斯將導致災難發生。他把自己的才能與英勇從羅馬轉給了敵人,羅馬現在任憑他擺布了。公民們極其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在這緊急關頭元老院召集會議,決定要努力說服科利奧蘭納斯回到他們這邊。人民非常願意撤消流放他的表決:他們確實已把這事忘了。科米尼斯這時已找到科利奧蘭納斯,努力讓他回到羅馬,但他對科米尼斯的懇求充耳不聞。那些護民官們由於自己草率愚蠢的行為使得他被流放,因此礙於麵子不願去懇求他回來。元老院決定再作一次努力。他們說服善良的老馬勒尼斯前去懇求科利奧蘭納斯回羅馬。馬勒尼斯見到科利奧蘭納斯時他與奧菲迪士在一起;盡管馬勒尼斯流著眼淚懇求他發發慈悲,原諒同胞,但他根本不予理睬。科利奧蘭納斯不讓馬勒尼斯把話說完就讓他走了。

作為最後的手段,他的母親、妻子和小兒子也來找到他。看見他們時,他感到實在很難對他們鐵石心腸;由於害怕會作出讓步,他不敢私下見他們。他母親沃拉尼亞以戰士的榮譽感來打動他。

“你以為一個高貴的人不忘舊怨才算高尚?”

她警告他說如果他始終滿懷敵意,那麼子孫後代就會詛咒他,說他為了私怨竟向自己祖國報複。她懇求說,如果他不願回去,至少盡力讓往日的敵人與他們和解,和平共處。

科利奧蘭納斯對妻子、母親和孩子的聯合請求無法抵抗。“啊,我的母親,母親,”他叫道,“你為羅馬贏得了一個美好的勝利。”可他突然又想到自己新的盟友奧菲迪士——就站在旁邊。服從母親便意味著拋棄奧菲迪士,與自己的新朋友為敵。“奧菲迪士,”他說,轉過身去,“雖然我不能真的發動戰爭,但

“我願促成有利的和平。善良的奧菲迪士,你假如處於我這樣的地位,會不讓母親說完或對她的請求不予答應?”

他正要到沃爾西人的頭領們當中去,打算與他們建立新的和平,這時他對家人們講出了這些分別的話,

“夫人們,羅馬應該為你們修建一座廟宇:意大利所有的劍和它的聯合軍力,都無法贏得這樣的和平。”

不過奧菲迪士知道和平還不會到來。他明白科利奧蘭納斯的決定終於使這個舊日的仇敵落入自己手中;他要大肆進行報複。

就在沃爾西人的軍營裏發生這些事的時候,羅馬卻籠罩著焦慮和恐懼。護民官們把科利奧蘭納斯送去流放的那種狂喜如今變成了擔憂,他們害怕因此丟命。因為羅馬人現在看到了護民官是他們遭受不幸的根源。他們奮起反抗,要求處死護民官。不過命運突然又變得有利於他們了。人們又驚又喜地得到消息說,科利奧蘭納斯在母親的懇求下,已決定不再攻打羅馬,而是讓雙方講和。元老院議員帶領大眾蜂擁著前去歡迎歸來的夫人,護送她們回家。他的母親和妻子愉快地等待著他平安返回。

然而奧菲迪士卻另有打算。他要向這個過去的對手——他在戰鬥中曾經常打敗自己——報複的願望,現在可以實現了。此外,他還嫉妒科利奧蘭納斯作為沃爾西軍隊的將領已經贏得聲望。於是他秘密召集起一些隨從,告訴他們科利奧蘭納斯怎樣在不與任何沃爾西將領商量的情況下,突然決定與羅馬講和。他說,這樣科利奧蘭納斯就使沃爾西人喪失了取得一個輝煌勝利的機會。他因而背叛了自己的新盟友。

所以,當科利奧蘭納斯來到聚在一起的貴族們麵前,告訴他們與羅馬的爭鬥終於令人高興地結束時,他發現他們都板著麵孔。在奧菲迪士的暗示下,他們甚至拒絕讀那些和平建議的條款,高聲指責科利奧蘭納斯背叛。他對於這一指責不是謹慎平靜地給予答辯,而是勃然大怒。大家都激動起來,同謀者們趁機號召沃爾西人將叛國者處死。普通民眾也一起高喊。隻有一個貴族敢於提出反對,要求作出公正的審判。但大家對他的反對置之不理。在奧菲迪士的指示下他們撲向科利奧蘭納斯,把他打死。

這樣的一個人就死了——他盡管很傲然,錯誤地蔑視民眾,但他卻是個英勇頑強的軍人,絕沒有致他於死命的敵人那種狡猾與奸詐。不過他遭受惡運的主要原因在於他自己的那種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