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入地獄(1 / 3)

很快慕林秋到得書齋房裏,見那裏有幾個鬼魂圍坐一團飲酒正酣,對慕林秋的到來猶似渾不在意,起初慕林秋以為他們是飲酒過多,神誌不清才這般糊塗,隨後才發現他們居然看不到他,而他們的一言一行卻能看的清楚明了,慕林秋大惑不解,他突然想到不久前能法師對著自己默念的禪語,料其中必有關聯,然要知其來龍去脈,顯然當下是沒有可能了,此刻他也不容想許多事兒,隻敢按照先前法師的叮囑行事,對諸多事情不宜做理會。

慕林秋隨著那團發絲的指引,順利避開幾個鬼怪折而向西來到另一個書齋裏,這裏堆滿各種書籍,皆用竹板所刻。慕林秋隻顧盯著眼前飛舞的發絲,盼望它早日引自己尋得能真正的地獄之門一改能生死冊,早日回到陽間,回到白馬寺,回到師傅身邊不再涉足其它恩怨是非。不知為何,當時此時這種情愫在他心裏變得強烈起來,這也是他接下來更有勇氣闖入地獄的動力之源。

不久慕林秋在裏間的牆沿處尋得一個隱秘的機括,他伸手按下機括,見身後一扇方形門悄無聲息的開了,它一直伸向地下深處。慕林秋沉吟片刻:“倘若這袈裟當真於我有緣,保護我過得此關。”

有道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慕林秋毅然跨下那門口台階朝下而去,當他沿著這昏暗的台階跨下十幾步回首望去,那門口競自閉合了。慕林秋並未膽怯,那團發絲在自己的眼前尚能看得分明。他凝目朝台階延伸的方向瞭去,見有光亮在台階轉角處閃耀。量來那轉角於慕林秋相距不到半裏之遙,來到轉角處不遠便聽見一陣陣慘烈的嚎叫從裏麵傳將出來,慕林秋不做理會,隻顧著發絲指引的方向行去。自轉角口向裏行過丈許,路道折而向下,它幾乎地麵垂直伸下去,而慕林秋置身於這兩條路道的交叉點,猶似身處一個巨大無比的圓柱形磚窯口,這磚窯的底部卻被密入網織的岔道分割成不計其數的囚禁之所,而時時駭人的慘呼聲從禁室裏傳出。慕林秋料定適才轉角處聽到的呼聲便是從這底部傳來。從那交叉點有一根手指粗的繩索豎而向下,他借著這繩索和那腳下不成形的階梯艱難的朝下行進。倘若連日來不是在石洞裏精心調養,他恐怕這一關也吃不消。

到得底部,見一個鐵柵欄門裏鎖著一個官差模樣的陰魂,一身的官服官帽,他的手腳皆被鐵鏈縛住,隨後有幾個陰魂打開鐵門,手執匕首,把那官兒的衣服一層一層的的除去,嘴裏還憤憤直罵:“在陽間得勢得利,卻惡貫滿盈,欺壓民眾,此乃因果報應,罪該所受。”一言方畢,便舉匕首把那官兒臉上的肉一層一層的剝將下來,那官兒慘呼不已,卻也無法,隻得任其擺布折磨。

慕林秋不敢多看多想,隻顧著向目標行進。他四周皆是密集的囚禁之所,每個囚室裏麵皆有囚徒,極少有空。但他心裏不免暗忖:“今日不是鬼魂節麼,這些咋地被囚禁於此不能出去,有的還被殘酷手段給折磨,對了,定是他們在陽間歹事做多了,才落的如此下場。”

又往裏行了一程,見一排囚所,裏麵為空,慕林秋不以為意,然經過這排囚所之旁時,無意間見得裏間一所的門楣上繪著一行字:燕王李忠之所。裏麵擺滿各種刑具。慕林秋在想:“李忠現下尚在人間,禍國殃民,他死後定是要在此受到酷刑,當真是因果報應。”慕林秋現在才注意到,每所囚室都相應繪著一個名字和職位,然他心裏一直記著法師的話,不甚去做理會。

不知過了幾個轉角,慕林秋感覺行了一段長長的路,他心道:“時間緊迫,事不宜遲,在陽間馬上就是黎明了,要盡快找到那生死冊為妙。”正自尋思間見一撥陰魂在不遠處急竄,口中兀自叫道:“聽說那摩羅(印度)妖打到意欲搗毀閻王殿,馬上就到普羅宮了,咱們還是趁機逃跑吧!閻王總是命我們看住這些‘冤魂’,害得我們也沒有一點自由身,這樣像他們囚在禁室又有多大分別。”看著他們遠遁,慕林秋感覺有事要發生。一顆心咚咚直跳。

突然眼前那團發絲迅速飛舞起來,慕林秋提足奮力跟隨,而他因身受重傷,感覺力不從心,然也隻能拚命一擲,努力與其相隨。匆匆忙忙間已跑過了幾十個岔道,慕林秋卻感覺猶似在同一個地方徘徊,然這是他一時錯覺。跑著跑著,感覺自己速度越來越快,慢慢的看身外事物已然變得模糊了,慕林秋感覺自己已經脫離了地麵。而眼前那團發絲卻是如此的清晰可鑒。突然眼前一道白光閃耀,慕林秋雙眸一閉一舒,自己已置身於一個浩瀚的竹籍裏。

慕林秋終於尋得那本生死冊,那個女子的名字叫伊秀玲,陽壽六十一,十六歲離世。當屬冤魂。眼看這兩個數字,似乎有某種蹊蹺的關聯,然這些皆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慕林秋把它改了。但是要改成多少才會讓這隻得十六個春秋人間煙火的少女心安理得呢,慕林秋遲疑了一下,他隻改了兩個字,把陽壽後麵的六去掉,再讓一變而成六,不多不少便是最好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