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一個作家,一個對曆史、對民族、對社會負有強烈責任感的作家,元鎬一直深入地思索著中華民族的團結問題,思索著海峽兩岸的統一問題。當然,這也是大至國家領導人、小至平頭百姓都在關心、都在思考的問題。以文藝形式表現中華兒女對海峽兩岸統一的渴望與呼喚,元鎬不是第一個,但以長篇小說形式,以“紅肚兜”這個既極具中華民族特色又極具文學意象性的服飾為載體,以一家人的悲歡離合為切口,大視角、大跨度地表現國共兩黨幾十年的恩恩怨怨,展示從抗戰勝利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地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表現海峽兩岸血水相融、同根同源、“分則兩害、合則兩利”的宏大主題,還不多見。如同愛情是文學創作的永恒主題一樣,母親也是文學創作的永恒主題。每每提到母親,我就會想起那位出身貧寒的美國總統亞伯拉罕關於母親的一段話:“無論我現在怎麼樣,還是希望以後會怎麼樣,都應當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我記得母親的那些禱告,它們一直伴隨我而且已經陪伴了我一生。”是的,母愛,是人間最偉大的愛。閱讀《紅肚兜》這部書稿時,我經常被書中那個美麗、善良、溫和、隱忍、博大而又韌性萬分的母親“韓孝年”感動,有時甚至不禁老淚縱橫、唏噓不已。應該說,塑造出“韓孝年”這個偉大母親的形象,是這部小說在藝術上最為成功之處。這個“母親”的形象,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祖國“母親”的偉大形象。在母親那裏,在偉大母愛的那裏,沒有階級,沒有仇恨,沒有政治分割,沒有政見分歧,所有的兒女都是母親用血肉親情關心、嗬護的對象,所有的兒女都能沐浴母愛的光輝。子女之間的任何不團結乃至仇恨與分離都會讓母親眼流淚、心滴血。由此想到,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一個中華母親,無論共產黨、國民黨,無論大陸人、台灣人,都是炎黃子孫。為了母親的心願和微笑,為了母親不再流淚流血,兄弟間應最大限度消除分歧,增進共識,以最大的誠意、最大的努力,盡快攜手,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這既是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心中的期盼,也是《紅肚兜》這部長篇小說的主題追求。
秋風漸涼,東湖聽雨。師生情篤,秉燭而讀。亦讀亦思,隨感而發。是為序。
2012年9月10日於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