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作家的深情傾訴(1 / 1)

一個作家的深情傾訴

周曉山

很少有人知道,周元鎬的早期作品都與戰爭與軍隊有關,象《紅軍第一架飛機》,描寫紅軍醫院艱難歲月的《紫檀木》和抗戰故事《風箏飄飄》等。那時,他在湖北省軍區編寫民兵鬥爭故事,他把一份沉甸甸的感情獻給了人民軍隊過去了的光榮,同時也告訴人們,人民軍隊彈痕累累的戰旗上,也有人民的血淚和犧牲!

在長篇小說《紅肚兜》中,元鎬對人民和軍隊的這種感情得到了升華。在煙雨淒迷的八百裏江漢平原,在滾滾東去的襄河(又名漢水、漢江)岸邊,有一對堂兄弟吳天柱、吳天臣,天柱是個榨坊夥計,我黨的地下黨員,後參加了解放軍。天臣從軍校畢業後,當上了國軍軍官。在血緣上,他們是兄弟;在感情上,他們卻是情敵。在戰場上,他們是對手;在人生的風雨中,他們雖然依舊是兄弟,但卻也是愧疚的丈夫和哀痛的傷兵。“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他們對軍旗的選擇,也許是信仰,也許是命運使然,無可厚非,但他們兄弟倆卻讓一個女人,一個妻子和母親深深地受了傷……

小說中的女主人公韓孝年,這個襄河邊美麗善良大義的孤女村姑,她和天柱天臣青梅竹馬,都有過婚姻,並且和他們先後都有了孩子。她的命運隨著婚姻的移位和政權的更替充滿了悲劇色彩,但她的人生也因為種種苦難升華到了大愛和崇高。在元鎬的筆下,韓孝年這位襄河的女兒,原本就是偉大母親的化身。元鎬憂傷地滿懷了同情和無奈的苦澀,來為他筆下的這位妻子和母親一詠三歎,天柱在戰場上的犧牲是場誤會,天臣錯抱天柱的兒子去了台灣卻是無情的真實。從此以後,襄河邊的淒風苦雨,襄河兩岸哀怨的情歌幾乎伴隨了韓孝年的一生,讓人揪心潸然,讓人熱淚滾滾……

作為一個作家,元鎬當然熟知中華民族苦難的曆史。亂世也好,盛世也罷,鶯歌燕舞的開元之治也好,腥風血雨的五胡亂中華也罷,“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正視我們災難深重的民族和曆史,麵對我們苦難的祖國母親和人民,元鎬其實是站在襄河岸邊深情訴說:不管天柱天臣,民族的擎天之柱也好,國家的忠臣良將也罷。他們雖然軍徽不一,軍服有異,但我們都應該做祖國母親的優秀兒女,而不能成為中華民族的不肖子孫!兄弟反目,不僅讓母親痛苦流淚,也會讓子孫後代背負了沉重的十字架在心靈的地獄裏掙紮呻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兄弟攜手,天下為公,無私無畏;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母親才能倍感欣慰,臉上才會有歡笑啊!

(作者係軍事經濟學院原副院長、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