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了不起的念頭起於“遊手好閑”之時。
沙灘排球同個人電腦一樣,也是那些在加州陽光下優哉遊哉的人創造出來的,而且一問世便大受歡迎,不需推廣便大行其道。起先是他們在聖莫尼卡、聖巴巴拉、聖迭戈的海灘上,玩一種原本為體態臃腫得無法打籃球的生意人設計的遊戲,然後漸漸把它改進為:每一邊有兩個人,既有開派對的氣氛,又有緊張的快節奏。至於球員以身材健美著稱,球衣緊身而鮮麗炫目,則是直接因該運動的特質而致。
自從第一場比賽在69年前舉行之後,今天沙灘排球已經成了一盤大生意,不僅球賽吸引成千上萬的球迷,得勝的球手亦可獲豐厚的獎金。1996年,沙灘排球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而且是門票最早售罄的項目之一。這項運動有嚴格的規則,但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玩,就因為玩起來樂趣無窮。
能激發創意的事物很多,其中極重要的一種卻常常為人忽視:玩樂所產生的力量——即我們做某些事情隻是為了從中得到樂趣,追求克服挑戰所帶來的愉悅。玩樂雖為人類進步的源泉,卻與我稱作“抑製論”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後者將崇尚克己盡責的清教徒倫理視為科學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動力。
抑製論立基於一係列的二元對立:工作與玩樂對立,成果與歡愉對立,勞動與樂趣對立。在一個充斥此類苛刻抉擇的世界裏,政治、企業、宗教界都有專門人員負責強迫或哄誘缺乏紀律的大眾,要大眾做好必須做卻毫無樂趣的角色。這些專門人員稱為“技術管理專家”,倒像是沒有他們領導,文明就會崩潰。
沙灘排球帶來種種無可預測的機會,想不到的致富途徑,以及遍及全世界的熱潮,因此對於技術管理專家來說,沙灘排球不啻是一場噩夢。但是,由技術管理專家治理的社會,便是由遵守秩序的懶人所組成的社會,不可能有真正的創新或發明的。要創新,就要有另一種不同的精神。
玩樂並不僅僅事關遊戲。不錯,玩樂確是沙灘排球的起源,但也是藝術、科學、儀式行為的起源,它與工作或嚴肅並非對立,因為它也可以包括這兩者。
荷蘭曆史學家約翰·休桑加曾寫道:“我們很難找到比達文西或米蓋蘭基羅更嚴謹的腦袋,然而文藝複興時期的整個精神層麵其實出自玩樂的態度。”
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家發明了玩樂的新規則和新遊戲,例如,透視和光線的竅門,節奏和韻律的結構,戲劇和隱喻之運用,由此產生非常了不起的創新。
玩樂的精神引導我們去實驗,嚐試新的組合,去冒險——有時會導致驚人的成就。但創新本來就不像技術管理專家所以為那樣可以預測或預定。要創新,首先必須有意念;要有新意念,首先必須得有玩樂。
1973年,丹恩·林奇剛剛履新,擔任SRl國際人工智能集團的電腦實驗室主管。他負責讓各種各樣奇怪的外圍設備機器人、激光儀、古怪的裝置等——相互對話,以及與實驗室主電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