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的來曆(1 / 1)

福的來曆

辭舊迎新,迎春接福。張貼“福”字已是我國人民過春節時的傳統習俗。但是,你知道貼“福”的來曆嗎?

相傳有一年除夕,薑太公在分封諸神時,他老婆也要求封神。薑太公說:“你嫁到我家,害我窮了一輩子,所以不封你。如果你一定要討封,就封你當窮神!”薑妻很懊喪地問:“封我當窮神,叫我到什麼地方去啊!”薑太公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就是了。”這件事傳開後,老百姓為了避窮神,就紛紛在大門上貼上“福”字以求富貴平安。

還有一種傳說,春節貼“福”源於明朝。相傳,有一年臘月,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訪到一個小鎮,見一群人正在圍觀一幅繪著一個赤腳女人抱個大西瓜的漫畫。朱元璋看後,誤以為是鎮上的人有意取笑他那原籍淮西的皇後馬氏。回宮後他暗令軍士前去調查那漫畫出自何人之手,有哪些人曾去觀看,並一一記下他們的姓名和住址。對於沒有參與嬉笑的住戶,則在其門上貼上個“福”字作標記。幾天後,軍士就到沒有貼“福”字的百姓家裏抓人。打那以後,每逢農曆除夕,人們便在門上貼個“福”字以討平安吉祥。

至於倒貼“福”字,則起源於清代恭親王府。有一年春節,大管家按例派人把“福”字貼在大門上,誰知這個貼紙人目不識丁,竟將它貼倒了。恭親王看後甚為生氣,欲鞭罰懲戒。幸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求饒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厚,如今福真的到(倒)了,乃吉祥之兆啊!”恭親王聽後,轉怒為喜,並賞了管家和家丁各50兩銀子。後來王府過春節時就有意倒貼“福”字。再之後就漸漸傳入民間,人們紛紛效仿,以圖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