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有神采書畫見精神
——品讀《團風書畫作品集》
近日,團風縣文聯、縣書畫家協會聯合編輯的大型書畫精裝本《團風書畫作品集》由中國畫報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收錄了40多位團風籍書畫家及愛好者的書畫作品近300幅。作者年齡最長的有106歲,最小的隻有10多歲。這本集子,通過美術、書法這些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載體,表現書畫家們親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感受經濟與社會空前發展的實惠,呼喚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民族偉大複興事業,創造和諧社會以保證偉大祖國發展更快、國力更強……因此,書畫家們和書畫愛好者拿起自己的筆,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創作,奉獻了精品之作。這些作品雖風格各異,但筆墨有神采,書畫見精神。
翻開《團風書畫作品集》,想起北宋著名山水畫家郭熙《林泉高致集》中的句子:“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源。”
妙悟自然,筆筆相生,筆筆相意。熊福新《朝發白帝城》圖,取景巫峽。長江三峽巫山風光,以幽深秀麗名天下。峻嶺奇峽,急流險灘,飛瀑響泉,令人歎止。這幅畫,鬆出石上,兩山對出,夾一水。皴成山,擦成水,點成樹。船順流逐波,一日千裏。槳擊水碎,成萬朵花。題詩“朝發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以我之管,窺家國之變。
華貽和《白雲山極頂》,古鬆高立,鐵骨蒼蒼。雲蒸霧繞,綿綿幽深。電視發射塔,居頂而立。清新雅致畫麵,和諧寧靜。朱武的畫作,重黑白韻調,妙用積墨,層層潤飾。將自己的精神觸覺自由延展,近樹高古,遠山寬博。他以元人的筆墨,運宋人丘壑,以點帶麵,點線疊壘,聚精凝智,以澤唐人氣韻。
倪祥華的人物畫,給人這樣一種印象,仿佛一位老者靜坐一旁,以不爭的態度靜觀塵世的喧囂,描述的是一種寄情自然的生存狀態,是一種悟徹人生後的休閑,其畫風別具一格,引人注目。虎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曆代畫虎名家很多,名作也很多,大多突出表現虎為山中之王的威嚴和凶猛,但孫福先筆下的老虎卻是霸氣十足,興風長嘯,且很有人情味。
“夫畫者,筆也,斯乃心運。”(《山水純全集》)得之於心,應之於手也,書道亦然。範振華,106歲高齡,書筆俱老。行草“書壇香馥鬱,畫苑聚精英”,筆鋒或搶或挑或滾,順逆如運櫓江上,急擺緩擺大小擺,生熟流滑,蒼潤老嫩,一應俱全。體式剛健渾重,似駿馬奔騰。一筆直劈,山崩雲卷;連筆自然,清麗飄逸。
邱漢祥楷書《錄韓愈原道》,線條潤而圓,飽滿雍容。用力均,用墨勻,精而不惡,肥而能潤;陳平的草書,用筆瘦削勁挺,含剛勁於婀娜,化滯板為輕靈,氣質象樸;錢駿的行書,用筆綿厚雋永,渾厚化滋。陳少明的篆書,線條老辣,純正古樸,結體嚴謹,筆筆中規。
一花一草一木一石,莫不有性情。雷麗環以布貼畫,《清廉四君》寫清廉;陳年保工筆小品《田園情趣》顯雅趣;倪漢玲剪紙,剪隨心走,歌頌大開發……對於團風的書畫家們來說,檢視祖國30年改革開放輝煌曆程,檢視的亦是自己的青春腳印。然太熟悉,太多感喟,對大時代,縱使曾經見證,一如黃岡市美協主席馮鬆濤所歎:“春華秋實,果熟團風”。
莊子雲:“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團風縣書畫家們臨池舒卷,以筆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間或露“拙”,倒見出藝術的真情懷。癡迷其間,既抒意,且明誌,能陶心,能治神,夫複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