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花燈之鄉(2 / 3)

盡管心在梅園,身為三員送親代表之一的小家夥認真負責地完成了分派給自家的任務:與親家公公婆婆同桌吃席是其一。充任“小儐相”是其二。

這第二項任務相當緊要哩!洞房花燭的次日,族中一對福壽雙全的夫婦引領新郎新娘參拜天地家神祖先之後,新夫婦拜氈上跪叩兩位長者。且與家中親屬行過見麵禮,禮畢兩位長者便將棗子蓮子瓜子等“五子”撤於拜氈之上,且將氈子卷起。此時二男童二女童四名“小儐相”出台,女童牽著新郎,男童牽著新娘,跟隨拎了“五子氈”的兩位長者進入洞房。信兒充任牽引新娘的男童,新式名稱作“小儐相”。

婚禮辦過,大舅回了峨山,做新娘的姐姐需得跟姐夫回拜親友,姐夫的意思是帶上四弟,姐姐說:“尾著串親戚嘛,這娃娃受拘,堂叔答應領他轉梅園村聽花燈,若能兌現最好。”姐夫自然討好姐姐:“隻要四弟開心就好!”正說時堂叔來了,姐姐姐夫便將四弟托付與他。

州城小得有趣,三條並行的橫街包容了整個城池。街麵窄小如同省城裏的寬巷。不過這小縣城絕不寒酸,有不少朱漆大門豎立街側,門後露出頗有氣勢的照壁和彩繪廊簷,與各色鋪麵相襯,其繁華不亞於省城的四牌坊或羊市口。

不出一刻時光,堂叔領著信兒把州城三條街轉了個來回,出縣城往北便是北城鎮地界,沿田壟步入房舍稠密的一個村莊。小家夥東張西望,隻見桑林竹叢間村舍白牆青瓦,鵝鴨池塘嬉水,牛羊漫坡吃草,看家狗院壩打盹兒,桑樹上鸕鶿忙著成親……真真世外桃源般富足美麗。

“這個村子就是花燈窩?”小家夥發問。堂叔指著前頭不遠處場壩,“不見年輕夥子搭燈樓?”“燈樓?我看仿個戲台……就在那台子上演花燈戲?”堂叔矯正道:“玉溪人正宗喊法‘戲台’要喊‘燈樓’,‘演花燈’要喊‘唱燈’。”揚起嗓招呼充任燈樓指揮的老倌,“普老哥——省城來客人聽燈囉!”

老倌笑道:“原來是位小客人,生得好招人喜歡,”打量著跟過來的小家夥,“咋個看著有點眼熟?……”

堂叔道:“啊麼喋,成春堂聶醫生州城行醫那些年,你家想必常去問病拿藥?”

“是呢嘛!聽說聶醫生前兩年不在囉……”越發仔細打量跟前男娃,“這娃娃莫非是……”

“普老哥好眼力!合囉,這娃娃是成春堂聶醫生的小兒子,他姐嫁回老家做媳婦昨日過門,他嘛,尾來送親……”

“嗬嗬,”老倌使花燈腔打趣道,“小少爺在上,老漢這廂有禮了——”

不想跟前娃娃毫不忸怩,張嘴便回,竟也使用了同樣花燈腔:“豈敢豈敢,普老爹在上,請受孩兒一拜!”說時一躬到地。

老倌大喜,張開嘴露出缺齒的牙床:“沒想到這娃娃會唱燈!幾歲囉?哪點讀書?大號叫個哪樣?”

“我叫聶守信,縣師附小讀二年級……過年升三年級就九歲囉。”

“要得要得聶守信!來來,再唱幾句我聽聽!”小家夥把頭搖得賽撥浪鼓:“我哪點唱得來哦!剛才那兩句是尾倒普老爹您家,順口瞎謅的……”“‘燈味’十足,謅得妙的嘛!吔,這娃娃倒是塊唱燈的料!”眼珠在老倌眼窩裏打閃,“聶守信,你稀罕花燈?”“稀罕呢嘛!正月十五尾媽媽文廟聽燈。五月端午八月中秋,三牌坊近日樓也有唱燈的,翠湖海心亭聽燈才叫爽性!”

“唔,”普老爹撚須點頭,“聶守信,你可想學唱燈?”“想呢嘛!老爹您家會唱?”

堂叔大笑:“這話問差了!你可曉得,玉溪四鄉八野燈樓唱燈的,皆是普老爹徒子徒孫!普老爹稱得起玉溪花燈界老前輩!”眯了眼看信兒,“你若想學唱燈,還不趕緊拜師!”

“啊麼喋!”小家夥歡喜道,“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太陽歇坡,晚霞還嫣紅著,鄉民們一串串往場壩來了。普老爹在矗了燈樓的場壩上顯然是位要人,鄉民們把老爹和客人讓到前排,占據了兩隻條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