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西南門戶——雲南省,自古以來就是一片神奇美麗的土地。各族人民在此安居樂業,創造了燦爛多彩的文明。而這些文明的源頭,大多可以追溯到一個名叫古滇國的古國。早在30000多年前,昆明一帶已經有古人類的蹤跡。他們大概在7000年前進入了農業社會,掌握了種植稻穀、縫製衣物等技能。約在3000年前,奴隸製城市相繼出現。從此開始,一個文明昌盛的古國逐漸成形。然而,關於古滇國的形成時間現在還不得而知。
根據放射性碳檢測,目前出土的古滇國青銅器距今最遠為2500多年,相當於中原的春秋戰國時期。然而,這些器物的製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會使用模具、在製作不同器物時采用比例不同的配方。可見興起時間應比此期要早許多。戰國末期,列國已被秦攻滅殆盡。公元前3世紀時,楚軍將領莊嶠率軍避往南方,在此處設立城池。古滇國開始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史籍中方才有所記載。據《史記·西南夷列傳》,大概在漢武帝時期,滇國成為漢朝屬國,漢朝將其設為益州郡,賜予滇王金印。古滇文明十分發達,他們鑄造青銅器的“失蠟”法,至今仍屬先進工藝,被廣泛用於精密儀器的製造。他們還修築了許多雄偉的關塞,連成一片,構成南方古長城的奇觀。然而到隋唐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有關古滇國的記載。它是如何消亡的?它的都城是曆史名城昆明,還是撫仙湖底的神秘建築?這些謎團時時困擾著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