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這就是我的第二個命令——登才令。凡自認有才者,可在本家辦理的武士行館中登記。本家會在每季舉辦一個選士大會,登用有才能的人。不管他是哪國人,也無論是農民還是浪人。本家隻認才能,其它一概不論。不過在這之前,老師你可要先找些人來給我充門麵啊,我這四郡之主才四個家臣,成什麼樣子呀?”老師笑笑道:“幸隆知道了。我的弟弟箭澤賴綱馬上就會回到北信濃來,我會讓他也入仕在小次郎門下。至於政令的事,小次郎既然已經都已經考慮好了,那就照此頒布吧。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命令需要一起頒布的?”
“還有農耕令和廢座令。農耕令是新的土地丈量和土地納稅製度,就先稱之為石高製吧。耕地麵積以6尺3寸為一間,一平方間為一步,30步為一畝,300步為一段(亦稱“反”),10反為一町;根據收獲量的多少,將水田、旱田分為上、中、下、下下四等。上等水田1.5石,中等水田1.3石,下等水田1.1石;上等旱田1.2石,中等旱田1石,下等旱田0.8石。宅地(包括商鋪)按上等旱田折算。本家對應農田的等級,將稅收也分為四等,上等田交一等稅;中等田交二等稅……依此類推。耕上等田者還有三種交稅選擇:願與本家五公五民者,除農稅外,還需交納其他各項稅務;願與本家三公二民者,其他稅收全部免去;願與本家二公一民者,除免去其他稅收外,遇到災年本家可免其農稅。農田等級每降一級,農稅也相應少收一成;至於廢座令是指廢除城下町裏壟斷經營的座,讓一切商人自由地貿易。隻要他們正當競爭,並交足市場的貿易稅,其他的本家都不予限製。不過要把本地商人和外地商人的稅收分開,鼓勵商人在此定居。再免除土木工程的徭役負擔和房屋稅,吸引其他地區的居民。老師以為如何?”
“小次郎,我不得不說你的想法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究竟能達到怎麼的效果還是以實際的情況來說明吧。”實際中的效果還用說嗎?除了收刀令受到國人較大的抵觸外,農耕令和廢座令都收到很好的成效。不僅海津城的城下町裏人口迅速增長,而且連其他村町的人口也攀升得很快。沒多久海津城就形成了一個以貿易為主的交流中心,讓真田也不得不佩服我的英明決策。而對此反應最大的莫過於領地內的幾個國人眾。其中幾個較大的國人眾,紛紛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
“工藤樣,我們曆來佩服你的高識遠見。這次新領主,那個長尾家的義子,剛來就頒布了個什麼‘收刀令’。要真是讓他把我們的武器都收走了,那今後他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得幹什麼,這分明是要把我們一網打盡呀。不知道你有什麼打算沒有?”被稱為“工藤”的領主苦笑道:“我能有什麼打算?他是主家,手中的勢力豈是我們這些小領主所能比的?而且鄰近的兩個大大名一個是他的義父長尾景虎;另一個是他的親父武田信玄。我們就算想連絡其他大名也沒人敢回應我們。事到如今隻有三條路好走了。一是馬上暴動,但實力太過懸殊,即使勝了也沒法對付武田和長尾的後續大軍;另一條是離開北信濃,到別的地方去發展;如果還想在北信濃生活的,我建議馬上將領地全部交給長尾晴智,並向他表示臣服。因為我估計等不了多久主家就會發布檢地令了。”
“什麼?還要檢地?不行!大不了跟他拚了。”“對!絕不能讓得逞!”……看著眾情激憤的領主們,工藤暗自思忖道:“這個收刀令,以及同時頒布的數個法令,應該是新領主身邊那個真田幸隆的主意吧。真是個了不起的人啊,能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決策。在他的輔佐下,隻要那個長尾晴信不太蠢,就一定會有一番作為。或許拿手中的土地去換取入仕的資格也未嚐不是一條出路。跟著這群人走實在是太危險了。”
忽然,與會的一個國人領主說道:“也不是一定沒有人敢支持我們,就看各位肯不肯合作了。……”眾人猛地回去頭去看向那張臉,隱約記得他好像是寺尾家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