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樣的詢問,我常常目光恍惚而迷離。
雖然常用傻笑來緩解尷尬,其實內心還是非常感慨的。
夜深人靜時,我會捫心自問:我是否把自己也諷刺了一把?
偶爾還會在網絡上看到別人轉載我的小說。
捂嘴偷偷一笑,或眼睛一酸,悲喜莫辨。
我認為我會和這些小說一起沉淪下去,成為這個世界上最世俗最平庸的凡夫一枚——直到有一天,劇情又發生了變化。
因為在股市中投資十餘載,頗有一些心得,與中信出版社合作,寫作並出版了一本電子書《投資大白話》。
在編輯和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和編輯楊老師漸漸熟識。
有一天她對我說:沒太見過像你這樣寫投資類書籍的,語言這樣無拘無束,你以前是幹什麼的?
我隨口答:我是寫小說的。
楊老師說:啊,我們雖然專業出版經管,但隻要選材好,也會出版小說的。
這就是今天計劃出版這本小書的意向來源。
為了出版這本小書,我又重拾這組塵封十年的小稿——有兩天,我一度認為它們已經在無意間散失,內心非常的沮喪,翻箱倒櫃地尋找,最後終於在一個差點被我當成廢品丟充的U盤上,悉數找到了它們。
捧著這些小稿,內心的滋味真是一言難盡。
十年的時間,不僅虛擬的網絡上滄海桑田,現實的生活也在很多方麵物是人非。
曾被時人詛咒的大吃大喝風,曾被我萬般嘲諷的職場投機風,曾被當初那家出版社諱莫如深的省級領導貪腐,在過去幾年國家史詩級的反腐風暴中,要麼暴露,要麼打擊,要麼收斂。
再看這些十年前的小說,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當年雖然年輕,很多文字卻力透紙背。重讀這些小說,我常常疑惑:這些東西真是出自我的手筆嗎?
曾有朋友問我:你十年前寫的小說,今天再讀,是否還有現實意義?
我答:社會環境雖然會變,但人性不會變——諷刺不會變,幽默不會變,荒誕不會變,人性之中善因與惡果的糾纏不會變。
我堅信,再過十年,我們今天所嘲笑的東西依然會繼續存在——也許隻是變化為另一種存在形式罷了。
因為嘲笑不變,所以我們隻有繼續嘲笑。
謝謝中信出版社,不再強求我刪改稿件;謝謝楊老師,為這本小書做出了很多的付出;也謝謝網絡,讓這本小書能以最新科技的載體形式呈現在朋友們麵前。
別不多說,請準備好你的笑聲和眼淚,開始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