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天算六國(11)(1 / 3)

一路之上,龐涓怒火中燒。齊人無恥之尤,不敢救趙,還偏要在天下做對抗魏國的盟主,分明是趁火打劫,奪取大梁的財富。一場滅國大業,竟被如此鼠竊狗盜的手段破壞,真真將人氣煞。如此宵小之輩不徹底吞滅,魏國豈能安寧?龐涓有何臉麵做魏國上將軍?怒氣衝衝的龐涓下令步兵後行,親自率領八萬騎兵,暴風驟雨般從巨野大道向南壓來,要將齊國軍隊堵在大梁城下全部殲滅。

巨野距離大梁隻有兩三百裏地,魏國鐵騎兩三個時辰就可以衝到大梁,齊軍縱然攻破大梁,也要使它吐出嘴裏的肥肉。龐涓作為名將,對桂陵山地本應有一定的警覺。然則,此刻他已經完全被憤怒和驕傲淹沒了。再說,這片山地也並不算特別的荒涼偏僻,穀地道路也不算很狹窄,鐵騎通過並不算很艱難。兵家常識,隻要騎兵能稍微展開,一般就不是最佳的埋伏地點。大約在龐涓的心目中,也沒有特別留意過桂陵山地。所以,他在進入桂陵山地前下的唯一命令是散騎隊形,快速通過穀地。所謂散騎,就是騎士不再做五騎一列的“成伍”並進,而是根據山間地形相對自由地選擇道路前進。這是騎兵通過山穀最快的方法。命令下達,魏軍的八萬鐵騎在三十多裏長的山穀中全麵撒開,山道、山坡遍布飛馳的騎兵,馬蹄如雷,山鳴穀應。

孫臏在龐涓大軍進入齊國巨野大道前,撒出了第五顆棋子——圍攻大梁的七萬步兵快速回師,從南麵封堵桂陵山口,截擊漏網的魏國騎兵。龐涓率領騎兵前行,本是孫臏預料到的,這時候撤出進攻大梁的兵力,大梁要經過安邑魏惠王再給龐涓通報,已經是來不及了。即或來得及,龐涓也要全速前進,迎麵截擊消滅齊軍,決不會允許齊軍逃走,更不會想到自己會有何等危險。孫臏摸透了龐涓的秉性,大膽回兵,最充分地利用齊國的現有兵力來實現桂陵伏擊。

夕陽暮色中,龐涓騎兵深入桂陵山穀。突然,山腰戰鼓如同晴天霹靂在頭頂炸響!滾木礌石排山倒海般從陡峭的山坡湧下,鐵鏃箭尖厲地嘯叫著,如急雨般飛來。山穀中奔馳的馬隊頓時擁擠踐踏,人仰馬翻者不計其數。在魏軍尚未清醒的時候,齊軍洶湧的洪水呼嘯著呐喊著從兩麵山坡猛撲而下。在這種狹窄險峻的山穀作戰,鐵甲騎兵無以奔馳騰挪,被齊國棄馬步戰的八萬大軍壓在穀底,根本無法伸展。

麵對漫山遍野的被動挨殺,龐涓驟然間清醒過來,大吼一聲:“全體下馬步戰,衝出山穀!”

經過兩個時辰的激烈拚殺,龐涓大軍折損大半,但也終於衝到了桂陵山地的出口。卻不想恰恰遇上從大梁回師的齊國步兵,隻見遍野火把,刀矛閃亮,箭如驟雨,堪堪封堵在山口。

拚殺到夜半時分,龐涓隻帶著殺出重圍的三四千人狼狽逃到大梁。後麵兼程趕來的魏國步兵也被齊軍回師截殺,一舉擊潰。僅僅一個晚上,龐涓率領的二十萬大軍,損失了十三萬之多。最可惜的是,所向無敵的魏國鐵騎幾乎全軍覆沒,驕傲的魏國武卒——天下唯一一支重甲步兵也潰不成軍了。

孫臏的圍魏救趙,像暗夜中一道強烈的閃電,照亮了被霧靄掩蓋的戰爭空間。人們猛然醒悟,原來戰爭空間如此廣闊,竟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運動中將戰場無限拓寬。在騎兵步兵代替老式戰車的曆史轉換關頭,孫臏的圍魏救趙,使步騎野戰真正走進了戰爭新天地。戰爭的動態形式,兵家的詭道本質,被真正的運動戰淋漓盡致地揮灑了出來。從此,智慧與計謀在戰爭中大放異彩,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成為戰爭長河的奇觀。

六、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誌

桂陵之戰,齊軍大勝,孟子黯然失色了。

且不說朝野間頌揚的都是孫臏田忌,最令孟子難堪的是,齊國許多重臣元老竟然都借此對孟子生出莫名其妙的非議,仿佛孟子曾經反對過這場大戰一般。這些人中以丞相騶忌為甚,公然對齊威王說,孟子是迂腐過時的老古董,齊國最需要孫臏這樣的兵家大才。就連稷下學宮的名士鄒衍、慎到、淳於髡、田駢一班人,也說了許多貶損孟子的話。相比之下,倒是那個少正卯一般“偏激險惡”的屍佼公然讚頌孟子,上書齊威王,主張齊國應當竭力留住“博大淵深坦直求真”的孟子,“不用其為政之道,而用其治學之法,為齊國樹起文明的大纛”。一日三傳,流言紛紛,孟子感慨萬端。孟子很清楚,騶忌這樣的權臣反對他,是怕他受到齊威王重用。騶忌等也很清楚,對孟子這樣名滿天下的大師,要麼不用,要麼重用,絕不會打發他一個中大夫之類的閑職了事。孟子一旦重用,縱然不免去騶忌的丞相官職,也會分掌丞相的一大半權力。對於騶忌這種琴師出身的士子,一旦失去丞相官職,就等於從貴族階層永遠退出,甚至還有殺身之禍。孟子覺得,這種將一生根基立在一頂高冠上的所謂名士,其實很可憐,也很渺小,和他們共事一堂,很是齷齪。稷下學宮的鄒衍非議他,是怕他做了學宮令而奪去自己“天下學帥”的地位。其他諸子跟著反對,則是畏懼孟子的學問辯才淹沒了他們在稷下學宮的光彩。縱然是坦蕩磊落的屍佼,也不認為他能治國理民,而隻能治學。如此一片非聲,顯然是伸展無望的征候了。孟子對齊國的一片熱誠,也漸漸冷了下來。雖說齊威王對這些議論還沒有任何表示,然孟子已經看到齊國不是久留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