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胡服風暴(5)(1 / 3)

斥候飛報邯鄲,趙惠文王大喜若狂,立即頒下王書:舉國大酺[230]三日!接著派出平原君為犒軍特使奔赴閼與,一則犒賞將士,二則與趙奢一起重新部署閼與防守。旬日之後,平原君差飛騎回報:趙奢所部班師東來,平原君親率五千步騎留守閼與,請趙王作速調遣兩萬兵馬前來閼與接防。惠文王不禁大為困惑,五千人馬是平原君帶去的,意在補足閼與兵力,如何隻有這五千人馬留守而趙奢竟不能增兵?且還須平原君親自涉險做留守大將?閼與守軍加趙奢所部是八萬,縱有傷亡,何至不能留守一兵一卒?惑則惑之,惠文王還是立即向鎮守武安的廉頗下書:作速派出兩萬精銳開赴閼與接防,替回平原君。

次日清晨,惠文王親自率領一班大臣出西門三十裏,隆重迎接趙奢大軍。不想直等到日暮時分,官道上還不見人馬蹤跡。有大臣建言,王體為國命之本,不妨先回邯鄲,留下幾名大臣郊迎。正在盛年的惠文王卻是執拗,將士用命,本王受一宿風寒又能如何?當即下令紮營過夜。次日又等得大半日不見蹤跡,大臣們心下疑惑:不對也,閼與班師原本隻兩日路程,如今已是平原君飛書到達之第四日,趙奢班師之第六日,縱是遲緩亦當有個斥候信使,這茫茫石沉大海一般,不禁令人心驚肉跳起來。正在大臣們要群諫趙王回邯鄲時,遙見官道上一匹快馬背負夕陽飛來,顯然是趙王派出的飛騎斥候,遙遙一聲高喊:“到了!閼與將士到武安了——”

惠文王立即飛身登車:“起快車,武安!”

四馬青銅軺車隆隆飛出,身後大臣馬隊風一般跟上。一路飛馳,眼見武安城樓遙遙在望,才看見官道中一片蠕動的黑點。軺車旁斥候揚鞭一指,趙王,那便是趙奢將軍。惠文王不禁愣怔了,尋常班師都是旌旗飛揚金鼓大作,如何目下卻是如此景象?心下一緊腳下一跺,輕便王車嘩啷啷風馳電掣般飛了出去。

暮色蒼茫之中,絡繹不絕而又散亂不整的片片紅點兒,艱難而又緩慢地蠕動在血色的黃昏裏。千奇百怪的拐杖,淤滿醬色的甲胄,襤褸飛揚的破衣,在額頭淤血大布中散亂飄飛的長發,拖在地上的木架上的重傷號。奇怪的是,便是如此一支隊伍,卻沒有一聲些許的呻吟,人人臉上都溢滿著疲憊的笑容。盡管腳步是那樣的緩慢那樣的遲滯,然則那緩慢從容的步態,卻使任何人都相信他們不會在中途頹然倒下。

青銅王車緩緩地停在了道中,惠文王一陣愣怔,趙奢何在?如何沒有他的身影?心中猛然一沉,惠文王徑自跳下軺車,大步匆匆地走了過去,高聲問道:“趙奢將軍何在?”為首一排肩背繩索的血人緩緩散開,雖然艱難卻也算整齊地拱手肅立,一個吊著胳膊的將軍一指拖在地上的木架,一聲哽咽不能成語。惠文王大步趨前,卻見一個渾身帶血麵目不清的人躺在木架上,兩條腿被布帶牢牢綁縛在鏤空的木架上,聲息皆無。

“稟報我王,將軍雙腿劍傷六處,胸前三處,右眼中一箭,昏迷三日。”

驟然之間,惠文王雙眼模糊,不禁跪地抬起木架一頭顫聲道,上王車!木架上得王車,鋪墊好厚厚的毛皮,惠文王跳上車轅高聲下令:“大臣軍兵全體下馬步行看護,車馬讓於傷兵!本王先行送將軍還都!”說罷一抖馬韁,親自駕車轔轔疾去。

次日清晨,趙奢餘部一萬餘人終於回到了西門。邯鄲萬人空巷夾道肅立,看著傷痕累累渾身浴血的將士們緩緩走過,靜得唯聞喘息之聲。直到將士們進入王宮車馬場接受封賞犒勞,山海般人群才爆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聲:“趙軍萬歲!”“萬歲趙奢!”這一日,惠文王趙何親自宣讀王書:田部令趙奢秉承先王胡服騎射之神勇戰力,為天下首次大敗秦軍,功勳如河嶽泰岱,封趙奢為馬服君,封地百二十裏;軍吏許曆臨危襄讚有功,破例擢升國尉之職;其餘將士,戰死者加爵三級,生還者晉爵兩級,其家口一律免賦三年。一時趙國朝野歡騰,比滅了中山國還高興十倍。

閼與之戰的結局消息飛快地傳開,天下頓時驚愕嘩然。

大國小國,誰都知道趙國在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有了另一番氣象,然則,這番氣象究竟意味著何等實力,卻始終是一團迷霧莫測高深。雖然有北驅三胡西滅中山國之戰績,但人們對趙國的實力依舊是不以為然,大都以為目下之趙國,充其量堪堪與魏國匹敵罷了。閼與血戰之前,要說趙國堪與秦國對抗,任誰都會哈哈大笑一通了事。畢竟,這種吞並蠻夷的戰功連燕國也曾經有過,並不意味著真正具備了與中原強國對抗的實力。然則,閼與血戰的消息傳開,各國頓時為之變色。如今大爭之世,一個秦國已經令天下吃盡了苦頭,再來一個比秦國還要生猛狠勇的趙國,大國小國如何不若芒刺在背?自從秦國商鞅變法以來近百年,秦國新軍幾曾有過如此敗績?更要緊的是,目下秦軍之戰力正在巔峰,各國無不畏之如虎。奪魏國河內三百裏、楚國南郡六百裏,天下無敢攘臂而出者何也?還不是畏懼秦軍之鋒銳無匹,畏懼白起之戰勝威力?可恰恰在秦國風頭最勁的當口,趙軍泰山石敢當,硬是以勇猛拚殺全殲秦軍精銳鐵騎八萬,聽著都教人心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