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初政颶風(5)(1 / 3)

他親自會見了最後的三百六十三名門客,親自將不同的三禮交到了每個人手上,末了笑歎一聲:“諸位襄助老夫成就《呂氏春秋》,無以言謝也!老夫所愧者,未能將《呂氏春秋》躬行踐履。今日,誠托諸位流布天下,為後世立言,呂不韋死則瞑目矣!”門客們感慨欷歔不能自已,參與《呂氏春秋》主纂的三十多個門客更是大放悲聲。將及五更,每個門客都對呂不韋肅然一躬辭行,舉步回頭間都是昂昂一句:“呂公若有不測,我聞訊必至!”

次日暮色降臨之時,一行車馬轔轔出了丞相府。

三日之後,呂不韋抵達洛陽。意料不到的是,蔡澤帶著大群賓客迎到了三十裏之外。賓客中既有六國使臣,也有昔日結識的山東商賈,更有慕名而來的遊學士子,簇擁著呂不韋聲勢浩蕩地進了洛陽王城的封地府邸。陳渲、莫胡、西門老總事等不勝欣喜,早已經預備好了六百餘案的盛大宴席。呂不韋無由推托,隻好勉力應酬。

席間,山東六國使臣紛紛邀呂不韋到本國就任丞相。趁著酒意,各色賓客們紛紛嘲笑秦國,說老秦原本蠻戎,今日卻做假聖人,竟將一件風流妙曼之事坐了文信侯罪名,當真斯文掃地也!六國特使們一時興起,爭相敘說本國權臣與王後曾經有過的妙事樂事,你說他補,紛紛舉證,爭執得麵紅耳赤不亦樂乎。呂不韋大覺不是滋味,起身朗聲答道:“敢請列位特使轉稟貴國君上:呂不韋事秦二十餘年,對秦執一不二。今日解職而回,亦當為秦國繼續籌劃,決然無意赴他國任相。老夫此心,上天可鑒。”

呂不韋言之鑿鑿,山東使臣們大顯難堪,一時沒了話說。雖則如此,在蔡澤與一班名士的鼎力斡旋下,大宴還是堂皇風光地持續了整整三日。賓客流水般進出,名目不清的賀禮堆得小山也似,樂得老蔡澤連呼快哉快哉。

倏忽冬去春來,三月啟耕之時,秦王王書又到洛陽。

特使蒙武將王書念得結結巴巴:“秦王書曰:文信侯呂不韋以罷相之身,與六國使臣法外交接,誠損大秦國望也。君何功於秦,封地河南十萬戶尚不隱身?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而不思國望?著文信侯及其眷屬族人,立即徙居巴蜀,不得延誤。秦王政十一年春。”

“屆時矣!”呂不韋輕輕歎息了一聲。

“文信侯,何,何日成行?”蒙武艱難地吭哧著。

“國尉稍待一時。”呂不韋淡淡一笑,進了書房。

良久悄無聲息,整個大廳內外如空穀幽幽。突聞一聲輕微異響,蒙武心頭突兀大動,一個箭步推門而入,裏間景象教他木樁般地愣怔了——書案前,肅然端坐著一身大紅吉服的呂不韋,白發黑冠威嚴華貴,嘴角滲出一絲鮮紅的汁液,臉上卻是那永遠的一團春風……

蒙武深深三躬,飛馬便回了鹹陽。

三、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

嬴政沒有料到,呂不韋之死激起了軒然大波。

三川郡守緊急密報:文信侯突兀飲鴆而死,散去門客紛紛趕赴洛陽,早年與呂氏商社過從甚密的大商巨賈也聞訊奔喪,不便公然出麵的六國君主與權臣則派出各式名目的密使私使前來吊唁;那個奄奄一息的衛國最是不可思議,竟派出了首席大臣宗卿[454]為特使,率濮陽吏員百餘人身著麻衣喪服,打著“祖國迎葬文信侯”的大幡旗進入洛陽,公然叫嚷衛國要將呂不韋屍身迎回濮陽安葬!旬日之間,呂不韋的洛陽封地已經雲集了數千人之眾。

原來,秦王特使赴洛陽之事,三川郡守一無所知。本打算在宣書後再拜會郡守的特使蒙武,又星夜回了鹹陽。三川郡守對呂不韋之死大覺意外,得到消息立即親赴文信侯府邸查勘虛實。一見呂不韋屍身,郡守深為驚愕,當即派定郡都尉與郡禦史[455]率兩百步卒甲士,晝夜守護文信侯府邸與屍身所在的書房,同時飛報鹹陽定奪。這是秦國法度:大臣猝死,須待廷尉府勘驗屍身確定死因,再經秦王書定葬禮規格,方可下葬;高爵君侯死於封地,地方官須守護其府邸與屍身,並立即報鹹陽如上決事。

郡守依法處置之際,情勢卻發生了意外的突變。

依照久遠成俗的喪葬禮儀,無論死者葬禮規格將如何確定,死後都有必須立即進行的第一套程式。這套程式謂之“預禮”,主要是四件事:正屍、招魂、置屍、奠帷。四件事之後,死者家族才能正式向各方報喪,而後再繼續進行確定了規格的喪葬禮儀。正屍,是立即將死者屍身抬回府邸的正房寢室,謂之壽終正寢死得其所。移屍正寢之後,立即請來大巫師依照程式招魂。大巫師捧著死者衣冠,從東邊屋簷翹起的地方登上府邸最高屋脊,對著北方連呼三遍:“噢嗬——某某歸來也!”而後將死者衣冠從屋前拋下,家人用特備木箱接住,再入室覆蓋在死者身上,魂靈方算回歸死者之身。招魂之後的置屍,是對死者屍身做最初處置,為正式入殮預為準備。一宗是楔齒:為了防止屍體僵硬時突然緊閉其口,一旦確認人死,立即用角質匙楔入死者牙齒之間,留出縫隙,以便按照正式確定的葬禮規格入殮時在死者口中放置珠玉;再一宗是綴足:將死者雙足並攏扶正,用死者生前用過的燕幾(矮幾)壓住雙足並以麻線繩捆縛固定,拘束雙足使之正直,以便正式入殮時能端端正正穿好皮靴。置屍就緒,家人立即設幹肉、肉醬、醴酒做簡樸初祭,並用帷幕將死者尚未正式入殮的屍身圍隔起來,帷幕之外先行設置供最先奔喪者們哭祭的靈室(屍身正式入殮棺槨之後,始設與葬禮規格相應的大靈堂),此為奠帷。如此這般第一套程式完成之後,家主方正式向各方報喪,漸次進入正式的喪葬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