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目擊野人(2 / 2)

另一方麵,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人類學家弗蘭克·伯伊利爾卻相信這些野人很可能就是生活在該地區的、十分罕見且瀕臨絕種的一種動物:金絲猴。但1989年他親自到當地做過調查之後改變了主意。他注意到當地居民把“野人”二字用在各種各樣的動物身上,包括熊、猿、猴等,他最終感到可能確實存在一種未知的野人。實際上,當地居民從未見過伯伊利爾這個高加索種白人,當他半穿著衣服在河邊小睡時,也被當地人錯當成“野人”了。伯伊利爾與同伴理查德·格林韋爾也認為這種小型野人可能是“猩猩,或者是已知的那種,或者更有可能是猩猩的親戚,甚至可能是一種史前動物,得以在這個地區一小塊孤立的地方殘存下來。”

雖然靈長類動物學家們把主要興趣放在小型野人身上,但大型野人卻似乎開創了另一個自然局麵:它可能是北美大腳怪的中國“表親”。它用兩條腿走路,站立起來有6英尺至8英尺高,臉部與人類十分相似。一位目擊者曾向中國科學院調查人員這樣描述道:“他約有7英尺高,肩膀比人的要寬,前額傾斜,眼窩深陷,下巴突出,頭發呈深褐色,超過1英尺長,披散在肩上。整個臉上除鼻子與耳朵外,都蓋著短毛。胳膊一直垂到膝蓋。沒有尾巴,身上的毛較短。”

調查人員收集了許多據認為是從野人身上散落的毛發,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研究人員來自中國各地,複旦大學的物理學家發現這些毛發確實是與眾不同:其中鐵與鋅的含量比人類的毛發多50倍,比其他已知靈長動物多7倍。伯伊利爾與格林韋爾認為,這說明這些毛發“來自某種尚未被動物學家認知的高級靈長類動物”。其他機構所作的第二次化驗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華東理工大學的生物學家們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這些毛發,並與人和靈長動物的毛發進行對比。他們的結論是野人的毛發與人和其他靈長動物的都不相同,但更接近於人的毛發。這與目擊者們說這種動物與猿相比更像人的情況是吻合的。

動物學家們認為確實可能存在著一種大型野人。他們猜測這種動物可能是一種殘存下來的古代巨猿,這種古猿是用兩條腿直立行走的。它在地球上生存了約800萬年,相信於30萬年前滅絕。伯伊利爾與格林韋爾指出,生活在同地區的這種猿的曆史與大熊貓的曆史幾乎是一樣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