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上兵器,最早由中國製造。那麼,你對它又有多少了解呢?知道什麼是水雷嗎?它又是怎麼來分類的呢?下麵,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水雷的世界吧。
1.水雷基本知識
水雷,顧名思義,設置在水中,是一種用來炸毀敵方潛艇和水麵艦艇,或阻止其航行的一種水中武器。不過,與深水炸彈不同的是,水雷事先就施放在水中了,由艦艇靠近或接觸而自動引發,這一點與地雷頗為相似;它結構簡單,使用起來也很方便,並且可用多種平台進行布放,隱蔽性非常好,易布卻難掃,可形成長期威脅;另外,它的破壞力也較大,費效比高,因此它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攻防型兵器。
公元16世紀,中國人最先發明了水雷,當時稱為“水底雷”或“水底龍王炮”。大約到了1880年左右,國外也開始出現了水雷,不過,當時的水雷被稱為魚雷,據相關資料記載,魚雷早在1868年就研製成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對水雷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1939年,德國成功地研製出了“磁性水雷”;1940年,研製出“音響水雷”;到了1944年,又成功研製出“水壓水雷”。像以上所提到的這些水雷類型,至今仍是主要的水中兵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水雷的使用達到高峰。據相關統計顯示,各國共布設了水雷110萬枚,炸沉艇船3700餘艘。到80年代,一些阿拉伯國家也曾在紅海和波斯灣布設一些發現式水雷,不幸的是,有十幾艘過往的商船和油輪觸雷,連當時護航的美國軍艦也被炸傷。這些雖然都隻是曆史而已,但是卻很好地說明了,在現代海戰中。水雷也是不可缺少的武器。
通常來說,一枚所費無幾的老式水雷就足以能夠使一艘造價數千萬美元,乃至上億美元的現代化軍艦近於毀滅。當時除了大量使用錨雷外,還出現了一些新型的非觸發式水雷,如“磁感應水雷”、“音響水雷”、“水壓水雷”等等。在整個戰爭中,各國通過水麵艦艇、潛艇和飛機布設的各種觸發和非觸發水雷達80萬枚,毀沉的艦船達3000多艘。
一般來說,水雷類型繁多,可按照以下三種方式進行分類。
按布放深度來分,可分為水麵艦艇布放、潛艇布放、飛機和直升機布放,以及火箭布放等形式。
按其在水中的布放狀態,可分為漂雷、沉底雷、錨雷和特種水雷。其中,漂雷是指在水麵或水中一定深度處於飄浮狀態的水雷;沉底雷是指布設於海底的水雷;錨雷是指用錨鏈或雷索將雷體係住,通過雷錨將其固定在水中一定深度的水雷;而特種水雷又包括火箭上浮水雷、自航水雷、自導水雷、遙控水雷及核水雷等。
此外,按照發火的方式,可分為裝有觸角、觸線等觸發引信、依靠與目標撞擊而爆炸的觸發水雷,裝有音響、水壓或磁性等非觸發引信的非觸發水雷,以及裝有遠距離遙控起爆裝置的遙控起爆水雷等。
2.水雷大家族博覽
在水雷的發展過程中,種類日益呈多樣化發展。其中,以下是水雷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幾種。
(1)磁性水雷
在各種非觸發引信水雷中,磁性水雷屬於最早誕生的水雷之一,它可感應到一定距離內通過的艦船而形成的磁場。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水雷由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首先研製成功。
1939年9月,德國在英國泰晤士河口到哈姆貝爾附近的海域布設了這種磁性沉底水雷,而英國呢,卻仍然使用著已往對非觸發性錨雷的掃雷具進行了掃雷,結果卻一無所獲。隨後,等到英國軍艦進入掃過雷的海域時,卻有17艘軍艦被水雷炸沉。這一直困惑著英國方麵,直到後來,一架德國布雷飛機將磁性沉底水雷誤拋在了距岸不遠的淺灘,這樣,英國得到了2顆磁性水雷,經解剖研製後,才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2)音響水雷
音響水雷也是一種非觸發水雷。它裝有音響引信,可感應到一定距離內艦船發動機和螺旋槳發出的噪聲,從而引爆水雷。
音響水雷也是由德國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發明的,並於1940年8月首次在英國沿海布設。
(3)“海膽”水雷
“海膽”水雷極其敏感,同時它還能控製自己。當敵方艦艇在較遠的海域航行時,即使已經探測到它們,“海膽”水雷也能“理智”地控製住,不爆炸,直到敵艦艇與自己非常接近時,才“轟隆”一聲巨響,與敵艦艇“同歸於盡”。通常來說,“海膽”水雷擁有很多優異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