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時過境遷(1 / 2)

李洛登基後三年,禦駕親征,平定西北叛亂,滿朝文武震驚,周邊鄰國震懾。

時年十六歲的天子,迷上了征戰,又五年後,疆域拓寬不少,兵強馬壯。少年天子暫時回京休息,而後,暫停了常年的征戰,開始朝內的管理,結束了內閣管理內政的時限。

徐慕青和桑寧一下子卸下了很大的擔子,卻忽然不知所措,和前線歸來的段至銘聚在一起,好久都沒有人開口。

最後,還是徐慕青先問了句,“我們的皇帝在戰場上表現如何,真如軍報所說?”

段至銘苦笑了,思成一生沒上戰場,卻是洛兒在十六那樣的年紀,一直廝殺到了如今,“戰報如何說我卻沒去看,但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倒是你們,怎麼勸住他的?”段至銘接口問了句,這兩位主持朝政也很久了,周旋其中恐怕非常難,竟有心力阻住洛兒。就這幾年表現,李洛和早年他看到的一樣,比思成更加強硬,並且嗜血,這是沒想到的事。以那樣小的年紀,就讓朝裏很多元老對他忌憚頗深,看來宮裏傳聞不假。新皇的確比先帝殘忍,性子也更殘酷。當然,這隻是相比於思成的溫柔與寬容大度,並非真的到了暴虐的地步。

徐慕青搖搖頭看著窗外,他哪有這辦法,管得住皇上,有的話在他要禦駕親征時便阻住了。

段至銘看看桑寧,猛地心頭跳出一個答案,還未開口,就被桑寧截斷了,“沒有。”他頓了頓才說,“是默兒入京了,你家兒子接來的。”

段至銘驚呆了,起身就要回府,聽桑寧接著說,“恐怕現在已經出京了。”段至銘才重新坐了下來,也是,這裏哪裏是久待之地,炎兒才多大年紀,想出這法子恐怕已經用盡人力,哪裏還能留他在府裏。

徐慕青隻是靜靜看著窗外,思緒飄回了八年前,那一年,李洛滿十三,被立為太子。時隔不久,太子出宮遇刺,皇帝盛怒加重了病情,她,桑采薇進宮去見李思成。

就是那一晚,整個世界顛倒。

那晚李洛告訴娘親,他已能管理朝政,桑采薇卻是不肯信。

“洛兒,別說我不信,就算你當真可以,可是你如今的年紀,做起來得有多辛苦?”桑采薇抱著兒子忍不住紅了眼眶,轉頭對李思成說,“你是皇帝,不可以逃避這個責任,兒子需要你。”

李思成隻是看著她,咬緊了牙,他之前也想過,可是如今是確定了,她是沒打算讓他從這皇位上下來,無論兒子多大了,她都不會應允他的退位。

“不,娘親,洛兒不止需要父親,也需要你,你可以跟父親一起走,兒子頂得住。”李洛也看出來母親心意,看父親模樣恐怕已難受得說不出話。若母親打定主意死在這裏,他和父親無論如何也不會選這條路。此刻即便如母親所言,讓母親假死,外麵那些朝臣必不會放過,一定要確定讓母親真死才肯罷休,絕逃不過那些人的耳目。

但若父皇駕崩,整個皇宮會因毫無準備陷入慌亂,趁亂送母親出宮絕對可行。

廢了許多口舌,桑采薇不再糾纏於兒子年幼,隻說,“即便如此,倉促之下,如何安排得當?”

李思成一直沉默至今,看兒子勸說,此刻才苦笑開口,“恐怕徐愛卿已安排好一切。”他說時拿出藥粉。徐慕青預料到了這件事,於是在入宮之後做了不少安排,故而他才能給出這第二個選擇。

於是太子出門喊太醫,說是女醫師以換心血的辦法為父皇醫治,出了點意外。而後整個皇宮如願變成一鍋粥,皇上突然駕崩,朝臣急匆匆從宮門外直接趕回去。

有人當著皇帝屍體就問,那名害死皇上的騙子呢,此事是否和段大人有關?

“屍體已運到停屍房,陳大人感興趣不妨去查,不過這醫治辦法是我與父皇同意之後才施針,莫非陳大人是說我有意加害父皇?”

那位大人一時無語,倒不敢造次,隻說,“那女醫師害死皇上,不知太子殿下準備如何處置?”

“人已死,陳大人是覺得,我應該將她五馬分屍?”看那位大人表情恐怕正有此意,李洛勾起了笑,“我問了太醫院王大夫,他告訴我此法的確可醫治我父皇,隻是成功率不高,而且施救者必死無疑。我為什麼要對一個舍命救我父皇,隻是不慎失敗的人,做這種懲處?陳大人其實更願意代我父皇去死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