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個腦,但是,是不是每個人的腦都一樣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腦就像人體的外表,不同的人之間總會存在一點差異。據研究,男胎兒要比女胎兒早四個星期顯示出性別,因為男性的雄激素較早和較多分泌的原因,在生活中,我們遇到過這樣的現象,同齡男女的思維、學習能力是相同的,即無所謂“女不如男”或“男不如女”。即使真有什麼差異的話,那也是後天環境造成的。然而,英國遺傳學家安妮·莫伊爾卻宣布:男女大腦是有區別的,因而男女能力也有所差異。例如,男孩長於學習數學,女孩長於學習語言;男孩講話比女孩晚,女孩口吃的也比男孩少;女孩的同情心和理解別人的本領往往高於男孩;男孩做事比較專一,手眼運動也勝於女孩。凡此種種,都是因為女孩的左腦較發達,左右兩腦的溝通較緊密;男孩的兩腦分工相對來說比較嚴格一些,腦機能分化也比較早一些。
所以說,不同的人腦也是不同的,腦所起到的功能也是不相同的。那麼,人腦究竟有哪些功能呢?
1.腦脊液的保護功能
我們的腦子外麵隻有一層腦殼,當我們活動時,柔軟的腦子會不會被硬硬的腦殼碰傷呢?肯定不會,因為在腦子外麵除有一層腦殼包裹外,還有“水”樣的物質把腦子和腦殼隔開。這些“腦水”像軟墊子一樣,使腦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因受震動而被碰壞,醫學稱之為“腦脊液”。腦脊液不僅保護腦,對脊髓同樣有保護作用。因為腦和脊髓都是生命的“司令官”,容不得出差錯。
腦脊液是透明而稍帶黃色的液體,它在嬰兒期約有40~60毫升,在幼兒期約有60~100毫升,在少年期約有80~120毫升,到了成年,則在150~200毫升。
腦脊液是活水,它不斷地被生產出來,每分鍾的產量約為0.35毫升,又不斷地吸收掉大約相等數量的腦脊液。它就這樣時時刻刻、周而複始地保持著恒定的數量。在腦血管搏動的推動下,它順著一定的路線,經過幾個腦室循環運行。
腦脊液日日夜夜地“走來走去”,它究竟在忙什麼呢?原來,腦脊液並非是“清水”,它裏麵含有蛋白質、葡萄糖、氯化物等,可以帶給腦和脊髓必需的營養,還可以把大腦和脊髓不需要的、有害的廢物帶到血液裏從而分泌出去。此外,腦脊液還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可以防止某些細菌、病毒或有害物質侵犯大腦和脊髓。
腦和脊髓畢竟是會生病的,甚至細菌、病毒都能鑽進去危害它們。這個時候,醫生往往會從後麵腰椎處作穿刺檢查,抽出一點腦脊液化驗,根據腦脊液的成分等情況協助診斷疾病。有些病人因腦殼內(顱內)壓力增高而出現劇烈頭痛等症狀,醫生也會在需要時抽出一些腦脊液以減輕顱內壓力。
因為腦脊液不斷地循環流動,所以一旦腦和脊髓患病,有時可以直接將藥物注射進腦脊液中,借腦脊液“走來走去”而將藥物直接送到有病部位,以達到施治的目的。腦脊液不可沒有,也不能過多,更不能渾濁變質,否則都屬病態,都對人體不利。
2.智商
我們常常會在一起討論誰家的孩子聰明,誰家的孩子笨。其實,通常我們所說的聰明、笨,和一個人的智商直接相關。因為一個人智商的高低就是衡量一個人聰明與否的標準。它們之間的差別就是“神童”和“愚笨”的差別。
那麼什麼樣的人是智商高的人呢?曾經有人提出“腦比較大的人就比較聰明”,事實是這樣嗎?腦大就一定聰明嗎?
“腦子越大越聰明”的說法起源於1832年。因為當時法國的學者在解剖已故動物學家的大腦時發現,他的腦子要比一般人的平均腦量重400多克,加上顱相學的宣傳,“腦大聰明”之說隨之流傳開來。
的確,從整個動物界來看,腦子的大小和智慧的高低有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腦重決定一切”。億萬年前曾經稱霸於世界的恐龍種類很多,有些種類的恐龍,盡管體重幾十噸,腦量卻差不多隻有500克,因此智力極低,在生存鬥爭的環境中處於劣勢。恐龍的滅絕是多種原因導致的,其中“腦量小”就是恐龍過早絕種的一個原因。
總體說來,在從猿向人的進化過程中,腦量絕對量和比重都是逐步增加的。大猩猩腦重不足500克,南方古猿腦重700克,北京猿人的腦重是1075克。那現代人的腦重呢?著名神經學家布羅布在巴黎四家醫院的屍體檢查中得到的數值是:成年男性大腦平均重約1325克,成年女性重約1144克。這說明,高度的智慧與發達的腦是分不開的。所謂“發達”,除了內在質量外,當然還包括腦的重量在內。但在高等動物中,人腦並不是最重的。例如,鯨的腦重約7000克,象的腦重約5000克,海豚的腦重約3000克,都比人腦重得多。雖說鯨、象、海豚也很聰明,可是它們的智力還是無法與人類的智力相比。再對長頸鹿和狗進行比較,前者腦重約700克,後者僅有70克左右,但是狗的智力也絕不比長頸鹿差。那麼,因男人腦量相對大而認為女人一定比男人笨的論點,也就不能成立了。當然,如果以腦重與體重相比,人的腦重約是體重的1/50,大象是1/1000,鯨是1/2500.所以,偉大的進化論者達爾文說:“人腦對身體的比例,與大猩猩或猩猩比較,其大異常,這和人有較高精神能力有密切關係。”因為就相對重量來說,人的腦重在生物界是占第一位的。因此人比其他任何動物聰明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