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智慧地圖——腦部神經網絡(1 / 1)

人腦之所以比別的動物發達,是因為在它的內部有很多的神經網。人的身體是個統一的整體,腦的指揮功能,離不開眼、耳、鼻、舌、身和整個神經係統的配合。

人的身體之所以能夠協調地運作,是因為不僅在人腦中有很多的神經係統,其實在人的全身也分布了很多神經,像樹枝那樣密布於各個角落,這些神經又像電話線那樣通向“司令部”。據統計,如果要把一個人所有極細小的神經纖維都連成一條線,可以環繞地球赤道50圈。

我們說神經像“電話線”,事實確實如此,神經由裏層的“銅絲”和外麵包著的“皮套”兩部分組成。“銅絲”叫做神經細胞的突起,“皮套”叫做髓鞘。人體內的神經網絡雖然極其複雜,但傳導信息時卻不會相互發生幹擾,因為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很好的絕緣性。當信息沿著“銅絲”傳送時,“皮套”有保證信息直通、防止“橫走”的作用。

但是,不同的神經傳遞信息的速度並不一樣。醫學家說,纖維越粗的神經,傳遞的速度越快,並且有髓鞘的神經比沒有髓鞘的神經也要快得多。那麼,神經傳遞的速度究竟有多少?據測定,傳導最快的坐骨神經每秒鍾“行走”的速度是120米;細而無髓鞘的某些傳導痛覺的神經,其傳導速度每秒卻隻有0.5~2厘米。盡管傳導的速度有很大的懸殊,但在“滴答”一聲中,人體任何部位的刺激和感覺,都能夠立即傳送到“司令部”去。

此外,神經傳導還受溫度的影響。溫度降低,傳導的速度就相對減慢。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下,就會“停止”傳導,這也正是冷凍麻醉的原理。若神經纖維受到損傷或被切斷,也就是它的生理機能完整性遭破壞時,其傳導也會發生障礙。那麼,有的人肯定要問,神經每天要來來回回地向“司令部”傳遞信息,那麼它們會不會累呢?其實,神經傳導是不易產生疲勞的。曾經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連續給予某人的神經9~12小時的刺激,但是最後它們還是能夠迅速而準確地傳送信息。可見神經是我們身體內最不知道休息的“家夥”了!

我們知道人體內的基本單位是細胞,那麼神經係統有沒有基本單位呢?神經係統的基本單位是神經細胞,也叫神經元。在高等動物中,有形態各異、功能多樣的神經細胞。

由上麵的神經元結構圖我們可以看出神經元由三個部分組成:即細胞體、軸突、樹突。

細胞體的大小不同,有的直徑為1/98厘米,有的則隻有1/1378厘米。它通常集中在腦和脊髓構成的中樞神經係統裏,在腦中形成“灰質”。

軸突很細,直徑常常不到千分之一厘米。一種神經細胞一般隻有一個軸突,但長短不一,短的僅能伸展幾厘米,長的可從脊髓一直伸到手指尖或腳趾頭。

樹突的伸展比較短,也比較細,直徑常常隻有1/5512厘米。因為它有很多分支,所以在它的細胞體周圍形成“小樹”的模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把它稱為樹突。

神經細胞的“突起”都是互相聯係、互相接觸的,這些相連的地方就叫“突觸”。身體內的各種信息都是通過突觸來接力傳送的。從身體各處向腦或脊髓報告信息的神經纖維叫做傳入纖維,也叫感覺纖維;從腦或脊髓向身體各處傳送命令的神經纖維叫傳出纖維,也叫運動纖維。絕大多數的神經都是“雙行道”,即其中既有傳入纖維,也有傳出纖維。

我們知道,身體的各個部位通過神經係統和腦部相連,並且人體活動由腦部控製和調節。懂得了這些知識,人體對我們來說應該沒有那麼神秘了吧!所以說,正是由於神經係統在全身有一套精巧、複雜的聯絡網,才使我們能在大腦的支配下正常地工作、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