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人體結構由最基本的細胞單位構成,細胞又構成了其他的器官和組織。在這些器官和組織中,大腦是人體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大腦,那麼人體就是不完整的,是有很大缺陷的。正因為如此,有些科學家就把人的大腦比喻成人體的最高“司令部”,就像軍隊中的總指揮一樣發號施令,控製人體其他器官的活動。
肉眼看不見大腦,因為它被許多塊顱骨組成的結實“盒子”保護著。這“盒子”,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腦殼”。當你打開這個“盒子”時,就可以看到大腦被硬腦膜、蛛網膜、軟腦膜層層包裹著。揭開這三層腦膜,那十分柔嫩的、表麵好像核桃仁般全是皺褶的腦子就呈現在我們的麵前了。
腦部可分為大腦、小腦、間腦、中腦、腦橋和延腦等部分,各部分又有精細而複雜的功能,其中以大腦的功能最為重要。腦的主要功能是管理人體的其他部位。我們的一切生理活動,從心髒的跳動、消化液分泌再到複雜的思維和勞動等,都由大腦來指揮。
從腦部能發出的12對神經,又分別從不同的部位分布出去,既與由脊髓發出的31對神經聯係在一起,又同人體的內髒器官及負責各種感覺的“專業細胞”發生聯係,同時與可產生動作的肌肉也有一定的關係,它們都在腦的統一指揮下接受體內體外的情報,傳達和執行腦的命令。
人體器官眾多,機能複雜,體內一切活動之所以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是因為有大腦的科學指揮。否則,當你饑餓或想要去某個地方的時候,雖然你很想吃或行,但是你的雙手和雙腳就是動不了。所以,有一副健全的大腦,是人類乃至所有較高級的動物所必須具備的。
我們知道,腦對我們很重要,但是腦是怎樣出現在人體上的呢?在第一章中,我們介紹了人是由低等動物進化而來的。既然如此,作為人體的一部分——腦,自然也就是由低等生物的腦進化來的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原始海洋裏的生命雛形已經能夠產生興奮,並能把興奮傳遞給別的細胞。例如,腔腸動物是一種最早有特殊神經細胞的生物,並且神經細胞間的連接使之有了神經節。像蚯蚓隻有腦神經節,而昆蟲已經出現了原始的腦泡,演變到兩棲類動物時已有兩個大腦半球,再到爬行類動物時出現了真正的大腦皮層。到哺乳動物時,大腦兩半球的皮層大大地擴展,腦量迅速地增加。
按照進化論的學說,人類的祖先是古猿。那麼,古猿的腦子究竟是怎樣進化成人類腦子的呢?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明確地指出:“首先是勞動,其次是語言和勞動的相結合,這兩個條件是猿腦演變成人腦的主要推動力,正是在它們的影響下,猿腦髓才能逐漸地演變成人的腦髓。”當勞動和語言結合到一起時,腦的靈敏度越來越高,思維能力也越來越發達。
當然在人腦的進化過程中還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此就不一一細述。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存在一個爭論性的問題,那就是究竟是手的解放,還是勞動和語言的發展促進了腦的發展呢?還是腦的較早發展促進了這些行為的進化?對此科學家們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論,現在大多數讚成勞動和語言先於腦發展的觀點。但不管怎樣,人類現在能夠擁有如此高度發達的腦子,是經過了漫長的進化曆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