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手除了有它的寫、做等形象的、創造具體成果的“實際意義”外,還有其不可小覷的創造無形財富的“抽象意義”。並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20世紀中葉,人類用雙手發明了機器人和機械手。一切重活、髒活、累活、危險活、有毒的活、機械的和重複的活、單調和乏味的活,機械手、機器人都可以代替人來完成。這樣不僅節省了人力而且還體現了雙手的聰慧、靈巧,是腦力勞動的實踐者!
除了人體本身所具有的手外,還有一些被人類創造出來的手,醫學上叫“人造之手”。那麼你知道什麼是“人造之手”嗎?
其實,“人造之手”有兩層含義。它一方麵是指醫學上用的“機械手”,能代替醫生的手,為病人觸摸內髒器官,診斷疾病。最早的“診斷機械手”是1933年德國人沃爾夫岡·道姆研製的“管內手”。它的構造是一個隻有三個手指的“迷你小手”,藏在一根隻有1厘米直徑的不鏽鋼管內。醫生用醫用鑽頭在人的腹部鑽一個孔點後將藏有“診斷機械手”的不鏽鋼管插入腹部,外科醫生通過手上所戴的矽酮手套,操縱管中的“迷你小手”,觸摸病人的內髒器官,診斷病情。這樣“機械手”得到的感覺,能通過矽酮手套,傳遞給有關醫生。於是,醫生就有好像用自己的手診斷病人時得到的感覺,從而確診疾病。後來,由於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高科技醫療儀器的不斷問世,這種相對來說比較原始、比較粗糙的“機械小手”才漸漸退出醫學舞台。
“人造之手”的另外一層含義指“假手”。有時候假手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在外觀上,人造皮膚使假手與真手毫無差別;在功能上,如今的假手即可同另一隻手配合完成拿起雞蛋和敲碎雞蛋的複雜動作,而且也可以“端”起玻璃杯或玻璃製品,不會使其破碎。更令人稱奇的是,最新型的假手能感知冷熱,有真手的某些感覺。
由此我們可以相信,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或許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研製出能超過真手的“超級機械手”,這樣它們就能代替人來完成更多的具有危險性的工作,為人類創造出更多的東西及更大的財富。
手是由什麼演變來的呢?你知道哪個手指最重要嗎?
有人認為它是從原始魚類的胸鰭進化來的,差不多進化了4.5億年。開始的時候,原始的人四肢並用,手腳幾乎難以區分。後來,隨著勞動的增多和高級化,原始人開始直立行走和生活,手腳漸漸分工明確。從此,手獲得了更大的自由,也有了不同於腳的專門用途。同時這也大大加快了人類進化的速度。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大拇指在人的進化中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大拇指有一個球形關節,能與任何一個其他手指配對,做出各種各樣細微、複雜的動作。大拇指是人5個手指中的靈魂,在手的世界它也是當之無愧的萬能的老大。聞名世界的物理學家牛頓曾對大拇指的作用有過精妙無比的評價:“僅僅大拇指就能使人相信上帝的存在。”把大拇指與創造萬物的上帝相提並論,可見大拇指的重要。
人能由高變矮?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矮長高,由孩童走向成年。如果說一個人的身高會從高變矮,那隻是神話傳說或魔術世界中的故事,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會七十二般變化,他鬥法時既能變成巨人“頂天立地”,又能變小,小得幾乎讓人看不見。然而,現實世界中沒有這樣的人。奇怪的是,最近有人發現有人由高變矮的事例。
20世紀60年代在意大利西西裏島的卡塔尼亞城,有位年僅15歲的姑娘,名叫安達尼娜·達密爾,正在青春發育時期,突然得了一場怪病,身體不斷縮小、變矮。僅3個月時間她的身高足足縮短了1/3,甚至說話的功能也隨之減弱,最後竟像3歲娃娃那樣“奶聲奶氣”了。
這樣的怪事在我國古代也發生過。在宋代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裏,記載了一個曾在穎州做官的呂縉叔,突然得了一場大病,身體就逐漸縮小,後來和小孩大小差不多。古書《太平廣記》記載有個叫魏淑的人忽然患了一場異病,身體日見變矮,不到一年就形如嬰兒,不能坐立和說話,隻能由其母親和妻子抱著度日。
1982年美國發現一個越長越矮的婦女。她18歲時身高為151厘米,她30歲時身高隻有132厘米了,12年中縮短了19厘米。她43歲時身高又降至129.5厘米,以後下降速度更快了,50歲時身高隻有111.8厘米。在此期間,她全身骨痛,並多次骨折,脊柱也前凸。最後她全身攣縮,50歲時體重隻有34千克。她患的是代謝性骨病,也就是成年型磷酸酶缺乏症。這是一種遺傳病,極為罕見。主要是脊椎距離變窄,軀幹縮短,大腿彎曲,下肢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