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成的假說
關於宇宙的生成有許多假說。在我國古代曾有“盤古開天地”的傳說,於是有一個假說觀點產生了。盤古花了18000年使天地分離這樣一種用膨脹觀點來描述宇宙產生的假說。
在西方,認為宇宙的膨脹或演化似乎是不可思議的。《聖經》上講:“一代消逝了,另外一代降臨了,但地球是永恒的……過去是什麼,將來還是什麼;過去被做成什麼樣,將來還是什麼樣。世界上沒有任何新的東西。”這種思想對西方的影響可謂至深、至遠。
科學家的研究
說它的影響深遠,並不誇張,就連愛因斯坦也未能例外。愛因斯坦在發表廣義相對論之後,同荷蘭物理學家德西特一起把它應用到宇宙研究上。研究結果表明宇宙是動蕩不止的,要麼膨脹,要麼收縮。為此,愛因斯坦修改了自己的理論,使宇宙重新“靜”下來,這使他鑄成大錯。他曾不無遺憾地談到,這次失誤是“我一生中犯的最大錯誤”。
俄國科學家費裏德曼計算的結果表明,宇宙可能周期性地收縮和膨脹,也可能無限地膨脹下去。比利時天文學家勒梅特則認為,我們的宇宙原來裝在一隻“宇宙蛋”中,由於它的突然爆炸才逐漸形成現在人們觀測到的宇宙。
在勒梅特的理論提出後不久,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利用加州威爾遜山上1.5米和2.5米直徑的天文望遠鏡發現宇宙是在膨脹著的。
科學的觀測
宇宙會永久地膨脹下去嗎?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為此人們進行了大量的觀測與研究。
能使宇宙中止膨脹的是引力,但它要達到一定的量。能否達到這個量,要看宇宙物質的平均密度能否達到一個量,即臨界密度。可是,如果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暗物質”,其平均密度就難定了。
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發現一種叫做中微子的基本粒子質量不為零。如果它得到確認,宇宙物質就會超過臨界密度,宇宙膨脹就會中止。
宇宙年齡測定也是宇宙膨脹與否的一個指標,但宇宙年齡測定的難度很大。
目前為止,雖然可以檢測到宇宙在膨脹還是收縮,但都缺乏可靠的證據,但科學家相信人類遲早會有一個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