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火車發明的故事(1 / 1)

在火車發明之前,人類最好的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是馬車。但馬車車速較慢,不適宜長途跋涉。人們早就希望能用一種跑得很快的機器來代替動物的奔跑。直到18世紀工業革命後,英國才出現了這種新型運輸工具——蒸汽火車。蒸汽火車的發明者是英國工程師喬治?斯蒂芬孫。

斯蒂芬孫小時候家裏很窮,父親在一個叫基林沃斯的煤礦當工人。工作地點與他們家距離較近,小斯蒂芬孫便承擔了每天給父親送飯的任務。每次去送飯,都看到父親辛辛苦苦拉著煤從一片漆黑的礦洞裏艱難地走出來,斯蒂芬孫的心都要碎了。他多麼希望能幫助父親,使父親不致如此勞累啊。

迫於生計,14歲時斯蒂芬孫也到了父親工作的煤礦裏當學徒。剛開始時,他也和父親一樣運煤,幾年後便被派去管理礦上那台抽水機。當時的抽水機是用紐可門蒸汽機帶動的。對這種機器十分著迷的斯蒂芬孫好奇地想:為什麼沒人搬運,水能自己從低處跑向高處呢?為了探索這些機器內部結構的奧秘,他經常一個人蹲在那兒仔細地觀察機器的構造。他還將父親給他的那隻大懷表變賣作為學費,每天晚上跑到5千米外的一所夜校去學數學、物理。

漸漸地,斯蒂芬孫對蒸汽機的構造了如指掌。於是,他很快便成為礦上的技術能手。礦上有幾台閑置多年的蒸汽機經他修理後,也轉動起來了。這更堅定了他刻苦學習、鑽研的信念。

一天,一輛運煤的馬車突然損壞,後麵的十幾輛馬車因道路被堵也隻好停下,不能前行。礦主見了非常生氣地對那輛馬車的車夫說:“如果你不趕快修好馬車,耽誤了大家運煤的工夫,就讓你離開這裏!”斯蒂芬孫立刻趕到馬車旁幫助修理,盡管隻用了十幾分鍾就修好了,但那個馬車夫仍然被礦主解雇了。這件事情在斯蒂芬孫心裏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使他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天,他看著旋轉的機器輪子,看著看著,腦海中那個馬車輪子也跟著旋轉起來。這觸發了他的靈感:能不能用蒸汽機帶動馬車輪子轉動呢?於是,他開始嚐試把蒸汽機安裝在運煤車上。

1804年,英國工程師查理?特裏維西克發明了第一輛單缸蒸汽機車,牽引著5節車廂,以每小時8千米的速度在軌道上行駛。由於當時使用煤炭或木炭做燃料,所以叫做“火車”。其設想與斯蒂芬孫的想法幾乎一樣,斯蒂芬孫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1807年,特裏維西克設計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列載客火車——“看誰能捉到我”號。這列火車在倫敦展覽會上表演後,由於設計方麵的問題,在運行出軌後,就停止使用了。1810年,斯蒂芬孫開始著手改進蒸汽機車的性能。1813年製造出了“布盧徹”機車。這輛車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可以行駛六七千米。但此車不但行駛時搖晃得厲害,而且發動時,發出像怪物似的叫聲,常將附近農場的牛羊嚇得驚慌失措,拚命地狂奔亂跑。農場主們非常生氣,揚言如果斯蒂芬孫再發動他的機器,他們就會毫不客氣地把它掀翻。當地的農民也忍受不了,警告他說:如果他再不解決噪音問題,就把他的車砸毀。

斯蒂芬孫毫不氣餒,為了減小噪音,他嚐試把噴出的蒸汽用管子引到煙筒裏。沒想到,這樣不僅聲音變小,而且氣流循環得更好,煤火燒得更旺,牽引力猛增。斯蒂芬孫利用這個關鍵性的發現,重新改進自己設計的機車。後來,為了減少震動,他又在車軸上安裝了許多減震彈簧和其他附加部件,增強了機車的安全性,也保護了路軌。這個新設計使蒸汽機車進入實用階段。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火車。

多次的失敗和挫折孕育了成功。1814年,斯蒂芬孫終於製造出一輛適合煤礦使用的蒸汽運煤車。車上裝有兩個氣缸,還裝有一個巨大的飛輪,利用飛輪的慣性帶動車輪轉動,牽引30噸的貨物爬坡。之後,斯蒂芬孫有了一個更偉大的想法:他要製造更大型的蒸汽機車,可以代替當時的馬車而成為最優秀的運輸工具。1825年,斯蒂芬孫經過多次設計和改進,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客貨兩用蒸汽機車——“動力”號,並於當年9月27日在英國斯托克頓與達靈頓之間建成了第一條鐵路運輸線。這輛機車載重可達90噸,載客400人,時速可達24千米,共牽引了12節車廂,其中6節車廂坐滿了來參觀的客人,其餘車廂都裝著煤和其他貨物。為了向人們展示這輛機車的先進之處,他同時叫人駕駛一輛當時最好的馬車與他的蒸汽機車比賽,結果他的蒸汽機車把馬車遠遠地拋在了後麵。這件事轟動了不列顛和全世界,人類從此進入了“火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