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哥,請留步,我想問一下,再轉過一叉路口往前便是合城了吧?”
楊四拉住一位衣著樸實的路人問道。
路人點頭,用合城段子說著:“是啊,前邊就是咱合城了,小兄弟外地來的吧,來合城幹嘛來了?合城都差不多是空城一座了,你們這麼還往那兒跑?”
連月大旱,合城百姓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該走的都走光的,大部分也都都往豐州方向逃難去了,這時候還有外地人來泊州進合城,他看著楊四,想著 ,這人腦子是不是給燒壞了?
衣著樸實的大哥邊回答楊四的話,邊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他。
楊四有些尷尬,但是回看向這大哥的眼神也真誠無比。
他當然知道這位大哥為何用那種眼神看他了,這一路往城門方向走來,所遇之人雖說不多,但他打聽城門的舉動,還是引起了一些人怪異的眼神,好心的都會像這位大哥一般,說合城已經是一座空城了,勸說他們不要往那裏去。
楊四為了不辜負這位大哥苦口婆心的勸說,頓了頓,指了千燁方向,隨後道:“我們兄妹來次出尋親的,聽說合城鬧天災,不知遠方的親人可還安好,家裏的老祖母惦記著,每日寢食難安的,這不,一聽說合城整個城都被搬空了,就急忙派出我們兄妹幾個,都過來看看情況。”
大哥聽楊四這麼一解釋,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奇怪的眼神也變成同情,或者說還帶點狐死兔悲的情緒。
“小兄弟,原來你是來合城尋親的,怪不得這會子會來咱們合城了。”說著歎了一息,“不瞞你說,這偌大的一合城,從從前的繁華聖地到現在的沒幾戶人家在了,整的一座空城啊!你要找的親戚,可能早就離開了;這城裏啊,隻剩下我們這些家中有不宜走動的人的人家,沒糧食,沒水的,熬過了今日,明日又沒得盼頭……哎!”語罷又重重歎了一息。
楊四從懷裏拿出一個硬邦邦的餅兒,塞給那大哥:“水我們兄妹幾個也快沒了,隻有這個了,多謝大哥了好意相告!”
那大哥也不矯情:“這世道……我替老母親謝過小兄弟了,願小兄弟早日找到親人。”
又說了一兩句,楊四就小跑來到千燁身邊,朝千燁道:“九郎君,打聽清楚了,再往前一裏多路程,就是合城了!不過合城已經是一個空城了,也不知道巫府還有沒有人。”
“有沒有人都要跑一趟,就算沒有人,也能打探到一些消息不是!”
可當他們來到巫府,巫府已經沒有人了。
連看門的,也隻是一個瞎眼的老頭兒,隻聽說巫冥一回府了,具體帶了什麼人回府,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巫府搬離合城的確切時間已是五天以前,如果沒有顧明磊那一檔子事,他們早就趕到巫府了,哪還會出現眼下的局麵。
楊四一時沒了頭緒,問千燁:“現在我們怎麼辦。”
千燁語氣冷清:“尋兵書。”
兵書是曆練的第二道任務關卡,千老爺隻圈劃了兵書現在所在的範圍,在泊州一帶,卻並沒有指出正確的方向,或者說,千老爺也不知道,他隻是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孩子們身上。
千三郎、千六郎、十一娘他們到泊州,也隻為找到已經失傳的兵書。
誰找到算誰的功勞,不過這項任務,千老爺專門找了千燁秉燭夜談,言語之中都是希望千燁能在千三郎等他們之前,找到兵書,這也是千燁曆練的首要任務之一。
夏離王朝有五洲,七城,四異鎮之說。
而這四異鎮,就在泊州。
傳說種兵書就流落在泊州的四異鎮裏。
四異鎮分為青龍鎮、白虎鎮,朱雀鎮和玄武鎮,不僅因為傳說種的兵書名盛一時,而且是朝廷派重兵看守的要地,閑雜人等不得出入。
朝廷為找兵書,也費了大半個世紀,可惜就是不得要領,就算現在有重兵把守著四異鎮,也不代表朝廷找到了傳說中的兵書,所以兵書在四異鎮的說法很難讓人難以相信。
不過林叔給他的精美書籍裏,是明確記載著兵書就在四異鎮的,現在的情況是,不管兵書是不是在四異鎮,兵書在泊州是沒錯了,朝廷耗費人力物力都沒能尋找到兵書的事實,也擺在眼前。
若因此誤打誤撞找到兵書,也不知是福是禍。
因為朝廷找了大半個世紀都沒找到的兵書,突然被找到了,也不知會不會被上位者判個窩藏重要軍事機密的罪症。
不過這些都還不是重點,眼前的重點是,找到兵書。
留守在巫府看門的瞎眼老頭兒也不是一點線索都沒有提供給他們,在了解了他們四個的確是來找他家郎君的,瞎眼老頭兒緩緩說道:“我們巫府朝豐州方向走了,大概等災情過去了,也就回來了;五郎君卻是朝青龍鎮方向去的,如果你們要找到他,就往青龍鎮方向走吧;就是不知現今五郎君還在不在青龍鎮,畢竟都過去那麼多天了,就算他去過青龍鎮,也不一定見得就呆在青龍鎮不挪步子。”
老頭兒嘴裏的五郎君,正是他們要找的人,巫冥一。
估計是合城的確不宜久呆,否則就算巫冥一不打算招待他們,簡毅也一定會留在這裏等他們的。
簡毅現在的消息已經明確了,至少千燁是這麼認為的。
千燁想雖然從老頭兒嘴裏套不出更多明確的信息來,但巫冥一的確是帶回了從大漠曆練的客人,除了簡毅他們,他想不到還有其他人會被巫冥一稱作是大漠來的客人。
既然有了這條線索的基本肯定,那也一定能的到其他的線索。
反正他們要去的也是青龍鎮,前去看看,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青龍鎮其實是一個小鎮子,裏邊除了防守一座高塔的朝廷重兵,其他的都是些淳樸的百姓。
也因為青龍鎮排四異鎮之首,所以這裏的外地人通常都很多,多到怎樣的一種程度呢,這麼說吧……以青龍鎮為中心,鎮子外數百裏都是山麵環山,除了進鎮子的人,幾乎可以用人跡罕至來描繪青龍鎮外的場景,但青龍鎮內,卻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也不是說青龍鎮裏的人有多富有,但在這百年難於的大旱麵前,青龍鎮卻顯得生機勃勃,絲毫沒有其他地方幹旱或缺水的模樣,反而處處充滿生機;當然,合城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拖家帶口往青龍鎮跑的。
這也是青龍鎮的一大特點之一。
青龍鎮從來不會拒絕外來人氏,隻要你能來到青龍鎮,想這麼著都成;因為一般人都找不著路,就算找著了路的,多半半道上就在半道上消了性命。
所以這個地方,也成了朝廷通緝要犯的樂園。
但凡逃亡到青龍鎮的人,朝廷采取的措施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僅不去追捕,而且還任憑他們攪合這塊地盤。
青龍鎮進去艱難,出來也很艱難,但能進青龍鎮的,除了世代守護在青龍鎮上的居民們,就是一些高手。
他們路走到一半的時候,不知不覺迷失了方向。
一路走來,十三娘對這條路最有感覺,大概是因為艱難程度超出了她的預期,所以感覺異常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