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詭詐 上(2 / 2)

大公子說著便引昭榮向屋內走去,他知道昭榮在意流雲,於是笑道:“此番飲宴這烈酒重肉的也不適合他,待得他日天朗氣清,子升再和流雲一道過府叨擾,可好!”

昭榮聽後隻覺隱隱不安,楚孟君此人向來奸詐狡猾,他故意支開流雲,又稱病不見徐昭。這不見徐昭倒也罷了,卻要在這不上不下的時辰請自己過府請宴。他明知八月在望,各地藩王耳目眾多,他既連徐昭都避諱了為何還要獨獨請自己。這請了自己也就罷了,不巧卻還要在此處遇上。不,不對,這哪裏會是巧合,他根本就是知道太後會派徐昭前來,故意做出戲呢。

昭榮如此作想便已然猜測到太後定是仍顧及其為廣平王之子,對自己有隙。而子升也是看出了這其中的厲害所以故意引自己來此,好讓徐昭撞見。

昭榮想到此頓覺懊惱非常,想來仍是自己是太輕率了。他今日如此擺陣請君入甕,哪裏會是這敘舊吃酒這般簡單,想來這詩酒唱和,感懷悲秋也不是他這樣的人會做的事。

可是,子升如此做罷的目卻是何在呢?昭榮看著楚孟君神色並無任何異樣,卻是如何思慮都思慮不出。罷了,既來之則安之。倒要看看他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何藥。

待昭榮入座,楚孟君見菜已擺齊,便親自起身為昭榮把盞。如此主客敬酒,這宴席便算是開始了,待得一陣虛意討巧,酒過半巡後楚孟君看著昭榮笑道:“世子如今日日伴駕於殿上,這太後的想法怕是隻有世子才知曉吧。”

“哪裏的事情,我並非徐家一門,若要說知曉,大公子真該去好好問問剛離去不久的徐昭才是。”

昭榮說這話的時候也不去看楚孟君,說完便自顧端起酒盞,一飲而盡。

楚孟君自是了解其話裏的諷刺,當下氣惱之餘卻也發作不得,真真是被氣得半晌說不出話來。昭榮冷冷看著這一切,如此也不急著說話,隻是略略環顧了一下四周,終是把視線放在了暗角的一個金漆膽瓶上。

楚孟君見昭榮久久不語到底是先按耐不住了,於是清了清嗓子,率先打破沉寂道:“此時此刻隻你我兄弟二人把酒言盞,子升不才,有什麼話就直說了。”

昭榮見楚孟君開口,這才滿意地回過身來,笑道:“大公子請講。”

“世子想必也該猜到子升想說的就是那恭王一案吧。雖說如今這恭王已是不在人世,非議亡人實屬不妥,可世子是否已將此事看得透亮呢?”

昭榮微皺了下眉,說道:“大公子的意思,昭榮還未曾明白。”

“世子可還記得那肅王?”

“什麼?”

昭榮不想楚孟君會突然提及此人,當下直覺背脊陡然間一涼,直覺後頭冷汗直冒。

“既然如此,子升便將連日來從刑部調出的案卷給世子說說吧,前朝永安二十年,春。北麵胡騎滋擾我朝邊境已達數月之久。邊塞之地,自古便是國之長城,雖重巒疊嶂,卻也危城難守。初戰,我軍敗退。敗績火速傳入京獅,先帝大怒。此時上之四子,當時還未曾封王,卻已是禁軍統領的吳昊自動請纓,願攜虎符,齊點三軍北上興兵。吳帝聽後大悅,乃速封其為平遼王。吳昊進兵邊塞,首戰告捷,如此便奠定了軍中統帥的地位,趁著士氣高漲之時他又迅速挑選一千騎兵,親自指揮,在一個大雨磅礴的夜裏直搗敵營大帳,斬獲了一位大將,生擒了一位王爺。如此兩軍局勢自此扭轉,接下去打的不過是車馬錢糧罷了。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先帝卻在此時駕崩,原本吳昊準備班師回朝,已協助自己的皇兄,當朝太子奪嫡。卻不料敵軍順勢反撲,不得已隻得繼續鎮守大營。如此匆匆,便又是一個春秋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