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人類曆史的時間表——曆法沒有曆法的時代(4)(1 / 3)

我國古代製曆方麵的成就,雖然不能在此作全麵的詳盡的介紹,但在我們所涉及的幾個方麵,還是作了較為係統的說明。由此不難看出,古代製曆家們為了製訂一部精密的曆法,無不付出艱巨的勞動。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正由於此,我國古代的製曆工作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確實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且有一些曆法還為外國所采用,從而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據初步統計,僅南北朝、隋唐時期,日本就曾采用過五部中國曆法。

曆法的種類由前麵的敘述可以知道,曆法是人類進入農牧業社會以後的產物。當然世界上究竟哪一個民族製訂了第一部曆法,現在很難考證,但從有文字以來,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都製訂了自己的曆法。不過,如果將古今中外所使用過的種種曆法加以分析不難發現,不論這些曆法如何花樣翻新,就其實質來說,不外乎三種,即陰曆、陽曆和陰陽合曆。現在分別加以介紹。

陰曆

陰曆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來製訂的。因為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陰曆又有太陰曆之稱。

在朔望月一節中已經指出,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大約是295306日(相當於29日12小時44分3秒),這樣一個複雜的數字用起來當然很不方便。為了簡化問題而且適用,就必須使曆法的每個月(稱為曆月)隻包含整數的天數。那麼接近295306日的整數,顯然隻有9和30。如果取29H為1個月,它將短於朔望月大約半天,在使用過程中必然產生這樣的弊病,即朔的時刻(即新月)每月逐漸推遲;而如果取30日為曆月的長度,它又比朔月大約長了半天,在使用過程中又會出現朔的時刻逐月提前的情形,時間長了還會出現一個月的月初和月末都是朔的錯亂現象。為了使曆月的平均長度等於朔望月的長度,而且還要使曆月隻包含整天數,古代的編曆家們便在曆法中交替采用四日和30日作為曆月的長度。這方法實在巧妙,它既避免了繁瑣,又保證了朔必發生在每月的初一。

曆月的長短問題算是解決了,曆年(即曆法上采用的年長)是曆法家必須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曆法家們自然會考慮到曆年長度應盡量接近回歸年的長度,因為這樣才能比較真實地反應映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根據這個原則,經過反複觀測發現,12個朔望月累加起來的天數最接近回歸年的天數,請看事實:

295(日)×11=3245(日)比回歸年約少41天。

295(日)×12=354(日)比回歸年約少11天。

295(日)×13=3835(日)比回歸年約多18天。

這樣,編曆家們就將陰曆的曆年定為12個月,其中6個大月。(每月30日)6個小月(每月29日),共計354日。但是,還有問題,因為朔望月的實際長度為295306日,而陰曆年的實際長度為295306(日)×12=3543671(日),這個數字與354日相差03671,所以實際使用時,每過3年新月(即朔)又不在初一了。為了克服這種現象,就把第3年12月的29日改為30日,並稱這一年為閏年。閏年有7個大月,5個小月,共計355日。

陰曆作為一種曆法,由於它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相協調,所以當今世界上除了幾個伊斯蘭國家,因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國家一般已經廢棄不用了。當然從曆史發展的觀點來看,陰曆還是有其特點的。比如陰曆的基本周期——朔望月,是月相變化的周期。陰曆的日期表示著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新月);十五、十六是滿月(望);初七、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等,這對於古人憑借月相判斷日期是很方便的。

陽曆

陽曆是按照太陽的運動來編算的,它的基本周期是回歸年。這就是說陽曆的一年以回歸年為依據,但又不是簡單地取回歸年的長度為陽曆年的長度。為什麼呢?因為一個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422日(即相當於365日5小時48分46秒),如果直接把它作為陽曆的曆年長度,就會發生如下現象:比如1979年從1月1日半夜零時開始,到了1981年就不是從1月1日半夜零時開始了,而是推遲了5小時48分46秒,即1980年是從1月1日早上5時48分46秒開始了。

到了1981年將是從1月1日上午11時37分32秒開始。依此類推,連連累加,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了簡便適用,製曆家們隻取回歸年的整天數(即365日)為曆年的長度,並稱為平年。

可能讀者會發問,那5小時48分46秒就棄而不要了嗎?當然不是,曆年多餘的5小時48分46秒,累積四年就是23小時15分4秒,幾乎等於1天了,因此就做了1條規定,即每經過4年要多算1天,這1年共計為366日,並稱為閏年。4年增加1天還有問題,就是它又比回歸年的實際長度多算了44分56秒。這個數字初看起來很小,但不要忘記“積少成多”這句名言,隻要具體一算就會發現,積400年就要差3日呢!顯然這樣大的誤差不容忽視。編曆家們經過周密思考,一絲不苟地計算之後,想出了第2條措施:每滿100年少閏1次,到第枷年再閏。這樣規定之後,每400年中總共有97個閏年,曆年的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與回歸年之長僅有26秒的差誤,累積3300年才差1日,可見精度是很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