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5天輪休製度在沒有正式頒布新曆之前,在公共機關,工廠已經實施,但是1叨0年發行的前蘇聯曆書都沒有使用新曆,仍然使用格裏曆,不過每5天一節則在1930年前蘇聯曆書中以5種顏色標記在案。不過5天一“星期”固然促進工業生產,經濟上可能帶來效益,但企業之間的協作,企業負責人不能全部同時到崗,往往又從另一方麵帶來負作用,也不利於人們的相互交往,沒有共同休息日難以碰麵等等,公眾意見很大,所以後來沒有徹底實施。
結束語
關於曆法改革的熱潮,在20世紀之初大約經曆了30年,應該說可以提出的方案都已提出,並以國聯名義公諸於眾。由於年、月,星期與日4種周期不能公約,這是客觀的根本矛盾。要定一個盡善盡美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是不可能的,至於側重於某一方要求的新方案,雖然已有146個,再提出100個也是可能的,但所有的方案在本質上不可能有重大改變。因此有一位著名的英國天文學家幽默地說:“全部曆法史就是不斷試著調整那無法調整的日數和無數的置閏體係的曆史。”
新方案能否施行主要看公眾接受的程度,在這裏沒有先進與後進之分。當我們回顧了這一段曆史以後,認為沉迷於創造曆法改革方案以達到世界水平之幻想應該拋棄,應該把寶貴的時間用於其他更有益的勞作中去,也為我們天文界常常碰到的來自曆法新方案的評價要求,解除一些困擾。
相信科學破除迷信
人們在談論某件事已過時了,常常脫口而出:“那是舊黃曆,不行啦!”那麼你知道什麼是“黃曆”嗎?說起來也簡單。其實“黃曆”就是舊社會民間通行的年曆,因為它常常是印在黃色的紙張上,因而得名“黃曆”。“黃曆”中除了人們需要的日曆和二十四節氣等內容之外,裏麵還充塞著一些“吉凶禍福”、“黃道黑道”之類的迷信糟粕,我們應當用科學態度加以徹底的破除。
什麼是黃道和黑道
“黃道”和“黑道”是封建迷信者宣揚的所謂“吉日”和“凶日”。所謂吉日就是“黃道日”,所謂凶日就是“黑道日”。據說,逢吉日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大吉、大昌,即使大禍降臨,也會化險為夷。而凶日則恰恰相反,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
為了蠱惑人心,舊時“黃曆”的編製者還故弄玄虛,將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12個字,隨心所欲地注在黃曆中每個日期的下方。凡與除、危、定、執、成、開6個字對應的日子,就是黃道吉日;與建、滿、平、破、收、閉6個字對應的日子,就是黑道凶日。
除了黃道、黑道,在“黃曆”中還有“宜忌”一項,也應拿來示眾。“宜忌”,“宜”即適合、適宜的意思。“忌”當然是忌諱了。兩個字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指哪些日子適宜做某事,哪些日子必須忌諱做某事,在“黃曆”中還特別標著當日適合做什麼和不適合做什麼。
你想想看,這編曆人多麼神通廣大呀!我們聽書、聽戲,或者平時開玩笑聽到的“今天不宜出行”、“今天不宜動土”之類,就是來自於“黃曆”。如果你翻開黃曆,就會發現“宜忌”事項可謂五花八門,無所不包。按照黃曆,連洗衣、理發這些瑣碎事情,也需要選擇良辰吉日,這真是荒謬之至!
這些迷信說教,在古代雖然大有市場,但也屢遭批駁和揭露。例如漢代王充在他的名著《論衡》中,針對“宜忌”之類,專門寫了“譏日篇”。文章有力地揭露了“宜忌”的欺騙性。他明確地指出:“凡人在世,不能不做事,做事之後,不能不有吉凶。”假如“見吉則指以為前時擇日之福,見凶則刺以為往者觸忌之禍”,那隻不過是十足地自欺欺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