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越來越老,身體也越來越差,他覺得自己能造字的時日不多了。一日,倉頡整理自己一生所造出的字,覺得每一個字都格外珍貴卻又微不足道,又覺得黃帝給他的榮譽和地位都太高了,感到受之有愧。倉頡認為自己終究隻是一介草民,所以就在“倉”上加了個草頭為“蒼(蒼)”,這才有了後來“倉頡”、“蒼頡”兩種寫法共存的情況。
◎釀酒始祖杜康
杜康,有人說他原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黃帝建立部落聯盟後,經過神農氏嚐百草、辨五穀,開始耕地種糧食。黃帝命杜康管理生產糧食,杜康很負責任。由於土地肥沃,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糧食越打越多。那時候由於沒有倉庫,更沒有科學的保管方法,杜康把豐收的糧食堆在山洞裏,時間一長,因山洞裏潮濕,糧食全黴壞了。黃帝知道這件事,非常生氣,下令把杜康撤職,隻讓他當糧食保管,並且說,以後如果糧食還有黴壞,就要處死杜康。
杜康由一個負責管糧食生產的大臣,一下子降為糧食保管,心裏十分難過。但他又想到嫘祖、風後、倉頡等臣,都有所發明創造,立下大功,唯獨自己沒有什麼功勞,還犯了罪,想到這裏,他的怒氣全消了,並且暗自下決心:非把糧食保管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裏發現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樹枯死了,隻剩下粗大的樹幹。樹幹裏邊已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時,也許就不會黴壞了。於是,他把樹林裏凡是枯死的大樹,都一一進行了掏空處理。不幾天,就把打下的糧食全部裝進樹洞裏了。
誰知,兩年以後,裝在樹洞裏的糧食,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慢慢地發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糧食時,突然發現一棵裝有糧食的枯樹周圍躺著幾隻山羊、野豬和兔子。開始,他以為這些野獸都是死的,走近一看,發現它們還活著,似乎都是睡大覺。杜康一時弄不清是啥原因,還在納悶,一頭野豬醒了過來。它一見來人,馬上竄進樹林去了。緊接著,山羊、兔子也一隻醒來逃走了。杜康上山時沒帶弓箭,所以也沒有追趕。他正準備往回走,又發現兩隻山羊在裝著糧食的樹洞跟前低頭用舌頭舔著什麼。杜康連忙躲到一棵大樹背後觀察,隻見兩隻山羊舔了一會兒,就搖搖晃晃起來,走不遠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飛快地跑過去把兩隻山羊捆起來,然後才詳細察看山羊剛才用舌頭在樹洞上舔什麼。不看則罷,一看可把杜康嚇了一跳。原來裝糧食的樹洞,已裂開一條縫子,裏麵的水不斷往外滲出,山羊、野豬和兔子就是舔了這種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聞了一下,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嚐了一口。味道雖然有些辛辣,但卻特別醇美。他越嚐越想嚐,最後一連喝了幾口。這一喝不要緊,霎時,隻覺得天旋地轉,剛向前走了兩步,身子便不由自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當他醒來時,隻見原來捆綁的兩隻山羊已有一隻跑掉了,另一隻正在掙紮。他翻起身來,隻覺得精神飽滿,渾身是勁,一不小心,就把正在掙紮的那隻山羊踩死了。他順手摘下腰間的尖底罐,將樹洞裏滲出來的這種味道濃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來後,杜康把看到的情況,向其他保管糧食的人講了一遍,又把帶回來的味道濃香的水讓大家品嚐,大家都覺得很奇怪。有人建議把此事趕快向黃帝報告,有的人卻不同意,理由是杜康過去把糧食黴壞了,被降了職,現在又把糧食裝進樹洞裏,變成了水。黃帝如果知道了,不殺他的頭,也會把杜康打個半死。杜康聽後卻不慌不忙地對大夥說:“事到如今,不論是好是壞,都不能瞞著黃帝。”說著,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黃帝了。
黃帝聽完杜康的報告,又仔細品嚐了他帶來的味道濃香的水,立刻與大臣們商議此事。大臣們一致認為這是糧食中的的一種元氣,並非毒水。黃帝沒有責備杜康,命他繼續觀察,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倉頡給這種香味很濃的水取個名字。倉頡隨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說完便造了一個“酒”字。黃帝和大臣們都認為這個名子取得好。
從這以後,我國遠古時候的釀酒事業開始出現了。後世人為了紀念杜康,便將他尊為釀酒始祖。
◎樂師伶倫
自從女媧造出人類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人世間沒有娛樂,什麼唱歌、跳舞都沒有,也沒有樂器,更沒有音樂。沒有音樂的生活,是多麼單調乏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