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神奇傳說(8)(3 / 3)

何法師奔上龍宮,趁黃龍正午眠之機,將司刀掛在龍角之上,使它不能變化飛騰,然後拿香紙燒化,祈求它恩賜點雨水。那黃龍睜開雙眼,叫法師取出九龍杯來,從口頭滴下一滴龍涎。法師求情說,外麵是百日大旱,這一點太少。龍王張開口又滴下一滴,法師仍嫌少,又苦苦求情,誰知任他求情千遍,那黃龍再也不張口了。何法師等得不耐煩了,便把九龍杯朝龍頭上砸去,這一砸不打緊,那洞內立即湧起滾滾波濤。那龍王的頭被司刀定住不能動彈,它的全身卻猛烈地扭動起來,它的尾巴像鐵棍,打爛了師徒們的“衣筏”,使法師們無法乘坐“衣筏”和它周旋。何法師師徒也早有精神準備,各自施展法力,和黃龍在洞中肉搏起來。

守護在洞口的人群,當法師盛得第一滴龍涎時,便見天上下起雨來;當盛下第二滴龍涎來,已是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了。大家正在慶幸之時,又見洞口兩隻草鞋打起架來。起先,他們還遵照法師的囑咐忍往笑,擂鼓助威,不多久見幹旱也快解除了,鼓也被打濕敲不響了,又見那兩隻草鞋飛騰起來在空中相鬥。看著這般奇跡,個個忍不住笑出聲來。誰知洞口的鼓聲一歇,人群一笑,就助長了黃龍的威風。那水越漲越大,幾乎擠滿了聚龍潭的所有空間。何法師見狀,隻好變成一根木料,叫徒弟們變成六隻小鴨棲於木頭上漂浮出洞來。因水勢太大,洞又時寬時窄,一路東碰西撞,一隻小鴨全被撞死。木頭也碰得渾身是傷,漂入索溪河中,被一打漁人撈著。一會兒,木頭漸漸變成人形。打漁人認出是何法師,趕忙背回家中調理治療。何法師醒過來,對打漁人說了句:“寧願幹死當門田,莫打黃龍泉。”說完便永遠閉上了自己的眼睛。那黃龍被何法師掛上了司刀,自從以後,黃龍泉也常年流出了清清的泉水,世世代代灌溉著何家坪這四百畝農田,也滋潤著索溪兩岸的萬畝莊稼。黃龍洞再也無人敢進,它的名字,也就永遠地傳開了!

◎武夷山的傳說

遠古時候,武夷山這地方是沒有名字的,後來為啥叫武夷山呢?

相傳古時候,武夷山的幔亭峰上住著一位姓彭的老人。那時,武夷山洪水泛濫成災,逼得老百姓隻好躲進山坳裏過著窮苦的日子。

俗話說,山有頂,地有主。老人就帶領老百姓披星戴月、餐風飲露、含辛茹苦地開山治水。到了白發白眉白須的時候,他已是遠近聞名的開山始祖了,於是人們尊稱他”彭祖”。

彭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彭武,一個叫彭夷。說來也怪,他倆一落地便見風就長。

一陣春風吹過,他們能喊爹叫娘;

二遍春雨飄灑,他們能站立行走;

三瓣春茶綻芽,他們能下地奔跑。

兄弟倆聰穎過人,智勇雙全,從小就跟隨彭祖翻峻嶺,鑽密林。

因彭祖長年累月開山有功,當八仙在武夷山棋盤岩上飲酒時,鄉民們便去求仙人為彭祖賜壽。

彭祖活到880歲的時候,被玉帝召上天成仙去了。臨走時隻留下一把斧子、一柄鋤頭和一副弓箭,囑咐兩個兒子要繼承祖業,日夜不停地開山治水,為百姓造福。

彭祖走後,兩兄弟不忘父親重托,扛起鋤頭,拿著斧子,背上弓箭就進山了。

他們挖呀挖,挖了360天,挖出了九曲十八彎,治住了咆哮的山洪。他們砍呀砍,砍了720天,砍倒了一叢叢荊棘,開出了一片片良田。

他們種呀種,種了1800天,種上了壟壟岩茶,栽上了稻穀和果樹……

兄弟倆又用弓箭射死了猛虎,除掉了惡豹,把山上捉來的野兔、野雞、野豬等送給村裏的鄉民飼養。他們還在山上種了奇花異草和珍貴藥材,把山山水水裝點成人間仙境,百姓們過上了雞犬相聞、安寧幸福的日子。彭武、彭夷死後,人們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為了紀念這一對開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們的名字命名此山,稱這碧水丹山為”武夷山”了。

◎三姑岩名稱的由來

武夷山幔亭峰北有三塊石頭,蛾眉鳳目,蟬鬢疊雲,形似三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她們的右側便是換骨岩,據說,得道成仙的人需在此脫胎換骨才能飛上天去。在換骨岩的東、南兩壁各有一洞,名喚靈雲洞,相傳張果老曾在此洞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