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神奇傳說(9)(2 / 3)

席間笙歌悅耳,弦管聲諧。眾仙娥、美姬舞袂翩躚,歡歌助興。鸚鵡杯、琉璃盞、琥珀鍾、水晶碗——滿斟玉液,連注瓊漿,仙凡歡聚,共同祈禱武夷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新茶飄香,百姓康樂……

不覺之間天色將晚,山色昏蒙。鄉民們已酒足飯飽,便依依不舍向眾仙躬身拜別。

說來也巧,當最後一個人走下虹橋時,一陣狂風刮起,緊接著暴雨傾盆,隻聽得”轟隆”一聲巨響,虹橋已被風雨打成片片殘碎,在狂風暴雨中全部飛插進二曲到四曲左邊的山崖岩洞中,那就是我們現今遊九曲時所見的虹橋板。待風停雨歇時,人們再往幔亭峰看去,那裏依舊是綠柳似拖煙,喬鬆如潑靛。綠依依,繡墩草;青茸茸,碧砂蘭。哪裏還有彩屋眾仙的蹤影?

虹橋斷後,武夷山民再也不能上幔亭赴仙宴了。

如今,到武夷山遊覽的人,遠在數裏外就能看到”幔亭”兩個遒勁有力的白色大字,那就是當年眾仙人大宴鄉民的所在。

◎武夷山觀音石的傳說

武夷山山上有兩石,形似和尚背尼姑;前方一巨石,形似一道人麵部,妙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溪的右邊一巨石如一巨型石磨;稍往前又有兩石稱童子拜觀音。這裏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武夷山風景美,連天上的神仙都知其盛名,這天王母娘娘乘著彩雲清風降臨武夷山,沿九曲溪遊覽了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但見:丹山碧水,競秀爭奇,古柏蒼鬆,青翠欲滴;萬頃青茶,鬱鬱蔥蔥。此真乃人間仙境,天庭無以比擬啊!漸漸地,她理解了玉女。也為玉女能留在武夷山、為武夷山增添秀色,感到一絲寬慰。王母娘娘駕著彩雲,隨著清風,飄一路,看一路,不知不覺已到中午。王母娘娘渾身熱騰騰的,她降下彩雲,坐在仙家樓台——八曲的鼓樓岩上休息。看看金童餓了,就忙著喚來奶娘為金童喂奶。恰巧此時在慧苑岩上修煉千年的孽鷹飛經此地,看到奶娘豐滿的乳房,便俯衝下來,一口將奶娘的雙乳叼走了。

“孽禽!”王母娘娘勃然大怒,一拂袖,直衝九天,喚來雷神,轟掉了孽鷹的下頜、翅膀和鷹爪,並將它點化為石,鎮落在慧苑岩的旁邊,變作了“鷹嘴岩”。至今這鷹石的頸上還留下一片丹岩。據說是被劈掉下頜時讓血染紅的。那奶娘的乳房,也在雷神轟擊時跌落在鼓樓岩的旁邊。化成了兩座山峰,百姓有的叫它“雙乳峰”,有的稱它“鼓子峰”,後來又被遊山玩水的文人墨客改名為“並蓮峰”。

再說那王母娘娘怒衝衝上天去差雷神時,竟忘了將金童帶走。金童餓得哇哇啼哭,弄得仙家樓台也無法安寧。正巧被雲遊到此的觀音娘娘看見,將金童抱起交給八曲的一個尼姑去喂養。

尼姑每天用米湯喂他。可是光喝點米湯,金童怎麼長得壯呢?真叫人發愁呀!這天,尼姑來到八曲溪邊為金童洗衣褲尿布,見對河山上有一座圓圓的石磨,心想背點豆子渡河去磨豆漿給金童吃才好哩。她高高興興地回到庵裏背起一袋黃豆來到溪邊,一看,哎喲!那溪水浪滔滔,沒有一艘船,也不見一隻竹木排,我這小腳尼姑怎麼過得去呢?她搖頭歎氣的,坐在溪邊的石頭上直發愁。

這時,剛好山邊寺裏來了個和尚,看見尼姑滿麵愁容,就問她有什麼難事。尼姑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和尚。和尚聽了便低下頭來細想:這事可為難呢!背尼姑過河,別人見了會罵我是野和尚;不背嘛,眼見金童挨餓,又於心不忍,怎麼辦呢?想來想去,想到“身正不怕影子斜”這句俗話,心也定了,膽也壯了。和尚便對尼姑說:“我也要做好事,你不嫌棄,就讓我背你過河吧!”

尼姑一聽,羞紅了臉。但為了金童,也就一聲不響地點了點頭。

從這以後,和尚每天都背尼姑到河對麵去磨豆漿了。直到現在,三教峰旁邊還有一塊岩石,很像一個光頭和尚背著一個頭戴方帽的尼姑在準備過河哩——不信,遊九曲時,你仔細看看,那姿勢還真像呢。所以,武夷山人就將這座岩石叫做“和尚背尼姑石”。

而河對麵,那一座圓圓的小山峰,也真象個磨盤。峰中間有一道裂縫。縫下麵有一條條白白的紋路,就像一溜溜乳白的豆漿從磨裏流下來哩,所以,人們叫它“磨盤峰”和“豆漿岩”,也有人稱它為“大小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