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背尼姑,不了解的人總以為他是個野性的花和尚,了解內情的人就曉得他是一個好和尚哩。可是,不管怎麼說,在那時,“男女授受不親”嘛,和尚背尼姑,叫人看去總覺得不順眼。所以,在和尚背尼姑石的旁邊,又有一個“人麵石”。這石頭看過去可真像個人麵:額頭闊闊的,頂上平平的,而且總是睜著一隻眼,閉著一隻眼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有一天和尚背著尼姑過河去磨豆漿,被一個人看見了,禁不住愣了愣!雖說他聽人講過和尚背尼姑過河磨豆漿喂金童是件正經事,但在大白天裏,一個男人背著一個女人,總覺得看不慣,所以他就閉上了一隻眼睛。但這人也是個好心人,又擔心他倆摔倒在溪裏,弄得金童沒豆漿吃,所以又睜開一隻眼睛,暗暗地護送他們過河去。直到現在,這人麵石還是睜一眼,閉一眼哩!
再說那王母娘娘懲治了孽鷹,平息下心火,才發覺金童丟了,就忙返回凡間去四處尋找。
俗話說:“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等王母娘娘找到金童時,說來也真玄,金童已經長大,能在地上歡蹦亂跳了,而且長得非常結實可愛,活潑懂事。王母娘娘要帶金童回天庭去,金童卻舍不得離開美麗、溫暖的人間,舍不得離開把他養大的尼姑。剛好這時碰上雲遊到紫芝峰來看望他的觀音娘娘,金童一直跪在地上叩頭,求觀音娘娘為他說情。後來,武夷山的紫芝峰下就有了一個亭亭玉立的“觀音石”和“童子拜觀音石”。
◎武夷山酒壇峰的傳說
泛舟九曲溪上,微風拂麵,好像有一股醇美的清香,縈繞在山水之間,令人心醉。有人說那是武夷山千層坡地茶園裏吹來的茶香;也有人說那是九曲溪兩岸山崖花叢送來的花香。其實,那是武夷美酒的醇香。這丹山碧水之中,怎麼會有美酒的香味呢?說起來話就長了……
那是好久好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農夫,他釀造的米酒醇美甘冽,隻要酒壇一開,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飄逸著濃濃的酒香。種田的鄉親喝了老農夫釀造的米酒,幹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勞累;趕路的喝了老農夫釀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裏都不覺得辛苦。人們對老農夫,從心底裏喜歡,尊敬地稱他為“田父”。田父的名字,隨著他的酒香飄蕩,傳遍了四麵八方。
那時節,下八洞的八仙,各顯神通過了東海,遊玩了不少名山大川。這一天,聞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稱奇。鐵拐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對同伴嚷道:“錯過這等好酒不喝,真枉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其它仙人一聽正合心意,於是,有的打扮成販茶商客,有的打扮成雲遊道士,一齊尋到九曲溪畔田父家裏來喝酒。
田父像往常一樣,舀出自己的美酒,熱情款待這些客人。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連聲稱好,讚不絕口。他們雖然嚐過仙家玉液,也嚐過人間佳釀,卻從來沒有喝過武夷山農家如此香濃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這以後,八仙就不願到別的地方遊山玩水了。尤其是鐵拐李,自喝過田父的米酒以後,可算找到“親家”了,天天柱著拐杖,一瘸一拐,到田父家買酒喝,喝完還要裝一葫蘆帶走。日子久了,便和田父交上了朋友。那天,鐵拐李又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麵泛紅光,晃著腦袋問田父:“你怎麼能釀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
田父指著遠處的丹山回答:“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裏長出的稻米釀造的。”
鐵拐李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著門前的碧水回答:“這酒是取九曲溪裏的甜美溪水釀造的。”
鐵拐李又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著桌旁酒壇回答:“這酒是用遇林窯燒製的瓷壇釀造的。”
鐵拐李眼睛亮了,興奮地叫起來:“好啊!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難怪你能釀出這麼絕好的美酒!”他連連誇讚田父,高興得手舞足蹈,竟忘記了還要和其他七仙一道去赴瑤池的蟠桃宴會呢!
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鐵拐李,趕到瑤池的時候,蟠桃宴會已經開始了。隻見一排排桌麵上,擺著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麵前,斟滿了噴香噴香的仙酒。眾仙雲集,杯觥交錯,好一派熱鬧景象。那鐵拐李趕忙坐入席中,舉杯便喝,酒剛入口,卻“哇”一聲吐出來,筵席上的眾仙都看懵了。王母見了覺得奇怪,便問八仙。鐵拐李是個直性子的人,搶先答道:“你這瑤池瓊釀算什麼酒,還不如武夷山田父家的米酒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