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早朝,皇上見駙馬雙眉緊鎖,心情抑鬱,便問他有何事不樂。狀元郎便將趕考落難、老方丈慈悲救護等事一一奏明皇上。皇上見他欲往武夷山謝恩,便封他為欽差前往視察。
一個和暖的春日,狀元郎一行人離開了京城。狀元郎騎著高頭大馬,隨從前呼後擁,忙召集寺裏大小和尚,焚香點燭,布置庭院,恭候欽差大臣來臨。行行走走,走走行行,狀元郎威風凜凜地來到武夷山天心寺前。老方丈早已帶領眾和尚在寺前夾道歡迎。一見老方丈,狀元郎立即下馬,上前拱手作揖道:“老法師,久違了,今天本官特地前來感謝您的大恩大德!”老方丈又驚又喜,連忙合掌施禮:“阿彌陀佛,狀元公休要折殺老衲,區區小事,不必介懷。”並畢恭畢敬地把狀元郎迎進寺裏。一陣寒暄過後,狀元郎問起當年治病的事,說要親自去看看那株救命的禪茶樹。老方丈點頭從命,領著狀元郎從天心岩南下,過象鼻岩到山腳,再向西行,走進一條幽深的峽穀。隻見九座岩峰像九條蟠龍,纏繞在溝壑峭壁之間。穀裏雲霧漫漫,澗水淙淙,清風習習,坡上岩下那一片片,一層層的茶樹在峽穀間吐翠流芳。狀元郎陶醉在天然的景色裏,興趣盎然。他忽見陡峭的絕壁上有一墩小石座,上麵長著三株丈餘高的大茶樹,樹幹曲曲彎彎,長滿苔蘚;又濃又綠的葉片間夾雜著一簇簇嫩芽;陽光透過濃濃的重霧,映著那紫紅色的葉片,上麵堆滿了閃光的露珠,多麼逗人喜愛!絕壁上還有一道縫,輕風薄霧就從縫隙裏徐徐吹拂著茶樹,真是天生地造的巧呀!老方丈看狀元郎驚歎不已,就說:“這裏名叫九龍窠。這茶樹人稱大紅袍。當年狀元公因食生冷之物,犯了鼓脹病,貧僧就是取這大紅袍泡湯給狀元公飲服的。”狀元郎興趣更濃,在“茶的王國”九龍窠瀏覽到日頭偏西,回到寺裏,又聽老方丈講起勤婆婆與這三株大紅袍的故事來。老方丈講得繪聲繪色,狀元郎聽得津津有味。聽完故事,狀元郎讚歎不已。他對老方丈說:“如此神茶,能治百病,請老法師精製一盒由本官帶進京奉獻予皇上如何?”老方丈連連應承。正好此時正值春茶開采季節。第二天老方丈高興而隆重地披上42條紅袈裟,點起香燭,擊鼓鳴鍾,召來寺裏大小和尚,按等級穿上條數不同的紅、黃、褚各色袈裟。侍者端著茶盤,盤裏盛著香菇、木耳、黃花菜、清筍、豆腐、時蔬等六碗齋菜、米飯,由老方丈領首,後頭依次跟著首座、糾察、護寺、知客、維那、悅眾和清眾等大小僧眾,有托香爐檀香的,有端皿具的,有拿拂麈的,有提燈籠的,排成一列,浩浩蕩蕩地來到九龍窠。老法師帶頭,左三步,右三步,對茶樹參香禮拜;在香火繚繞中,眾僧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就開始采茶了。采過茶葉,老方丈回寺廟請來最好的茶師,用最好的茶具,將茶葉精工製作以後,裝入特製的小錫盒裏,由狀元郎用一方絲帕小心包好,藏於懷中。
此後,狀元郎差人把天心永樂禪寺整修一番,又塑上一個金身菩薩,便打道回京去了。狀元郎到了皇宮,見宮延一片忙亂,一打聽,才知是皇後得病,終日肚疼鼓脹,臥床不起,請遍了京城名醫,用盡了靈丹妙藥,都不見效,急得皇上和大小太監坐立不安,京城震動。狀元郎見此情景,就把從武夷山帶回來的神茶大紅袍茶葉呈到皇上麵前,奏道:“小臣從福建武夷山中帶回神茶大紅袍一盒,此茶能治百病。敬請皇後飲服,準保玉體康複。”皇上接過茶葉,鄭重地說:“倘若此茶真能顯靈,使皇後康複,寡人一定前往武夷山九龍窠賜封賞茶!”說來也怪,皇後喝了皇上親自衝泡的大紅袍茶後不久,果然回腸蕩氣,痛止脹消,玉體也很快康複起來,皇上大悅。
後來皇上履行諾言,親自到福建武夷山九龍窠,舉行隆重的賜封“大紅袍”盛典,並親手把身上大紅絲袍,解下覆蓋在三棵茶樹上。從此,武夷山大紅袍名聲大震,成了“茶中之王”,並與武夷山的丹山碧水美景一起馳名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