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神奇傳說(18)(1 / 3)

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終於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自殺了。

附近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夥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

漁父很難受,他對著江麵,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祭獻給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當地的百姓想起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劃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裏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成為一種風俗。人們把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據說就是這樣來的。

◎重陽節的來曆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隻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恒景病愈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恒景終於找到了那位仙長。仙長收留了恒景,除了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了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

恒景回到家鄉,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恒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隻幾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就年複一年地傳下來。

◎清明節的傳說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大家正在萬分焦急時,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送給重耳。重耳漸漸恢複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曆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麵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麵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不已。裝殮時價子推,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複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全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七夕的傳說

很久以前,有一個跟著哥嫂過活的孤兒,既聰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棄他,天不亮就趕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後,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隻給他一間破草房,一頭老牛。從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間破草房內。

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裏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著祥雲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後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裏,牛郎盯著一個最年輕是美麗的仙女。科看入了神,這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隻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著樹從,悄悄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時,其它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著祥雲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這時,牛郎從樹要後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勤勞健壯脈脈含羞的點點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