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每年正月,老百姓就用竹蔑紮成青龍,用紙、綢糊上,照著青龍的模樣,用彩筆描給,把紙龍繪得活靈活現,十分威武雄壯。到了正月十五(青龍被殺的日子),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敲鑼打鼓,扛著青龍遊街串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歡欣鼓舞,以表示老百姓對青龍的感激和懷念。
從此,每到正月間,就要耍龍,這個風俗,一直傳到現在。
◎蒼狼與白鹿的傳說
蒼狼與白鹿是蒙古人的遠古圖騰。在《元朝秘史》和《史集》都對蒙古人祖先的傳說有著詳細的記載。遠古時期,蒙古祖部落與其他突厥部落發生了猛烈的戰爭。最終由於蒙古部落勢單力孤,被他部所滅,僅剩下兩男兩女幸存於世,他們逃到額爾古涅昆山中隱居。後來他們的子孫繁衍興盛,分為許多支係,狹小的山穀不能容納這麼多人,於是他們遷至寬闊的草原居住。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名叫勃兒帖赤那(意為蒼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馬闌勒(意為白鹿),他們率領本部落的人遷到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定居下來。這一傳說雖然充滿了不切實際的想像,但卻反映了蒙古先人從額爾古納河西遷的重要史實,並非無稽之談,他們遷移的時間應是在唐代末期。而蒼狼與白鹿的神話傳說,恰恰反映了蒙古先民的圖騰觀念。
◎虎跑泉的來曆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裏。和尚告訴他倆,這裏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隻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幹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隻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間,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裏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裏,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隻見深坑裏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風雨橋的傳說
古老的時候,還沒有開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個小山寨,隻有十幾戶人家。有個小山寨裏有個後生,名叫布卡,娶了個妻子,名叫培冠。夫妻兩人十分恩愛,幾乎形影不離。兩人幹活回來,一個挑柴,一個擔草,一個扛鋤,一個牽牛,總是前後相隨。這培冠長得十分美麗,夫妻兩人過橋時,河裏的魚兒也羨慕地躍出水麵來看他們。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漲。布卡夫婦急著去西山幹活,也顧不了許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橋走去。正當他們走到橋中心,忽然刮來一陣大風,刮得布卡睜不開眼睛,培冠“哎呀”一聲跌落河中。布卡睜眼一看,妻子不見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頭跳進水裏,潛到河底。可是,來回找了幾圈都沒有找到。鄉親們知道了,也紛紛趕來幫助他尋找,找了很長時間,還是找不到培冠。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河灣深處有一個螃蟹精,把培冠卷進河底的岩洞裏去了。一下子,螃蟹精變成一個漂亮的後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還打了他一巴掌。他馬上露出凶相威脅培冠。培冠大哭大罵,哭罵的聲音從河底傳到上遊的一條花龍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