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正月初八,北京,紫禁城。
春節的第一個早朝,在太和殿進行,京城六品以上的官員全部都要參加。
按照大明的規矩,臘月二十到正月二十是春假,官吏可以休沐一個月的時間,不過這項規定主要是針對地方官吏的,京官享受不到這等的待遇,從臘月二十休沐到正月初期,正月初八就開工了,不過雖然已經開始上朝,除非是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以及都察院左右都禦史等高官,其餘的官吏基本沒有多少事情,一直到正月二十以後,才會集中精力辦公。
這也預示著正月初八的早朝,形式的成份居多,此次的早朝,主要就是皇上給諸多的文武大臣提醒,告誡眾人新的一年要好好做事情等等,早朝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不過崇禎十一年的早朝,因為溫體仁的一個建議,引發了震蕩。
早朝的時候,皇上尚未開始講話,溫體仁就提出建議,兵部尚書楊嗣昌政績突出、能力不凡,可進入內閣,承擔重任。
內閣首輔舉薦內閣大臣,這本不是什麼稀奇事情,不過一般的舉薦都是在私下裏進行的,內閣首輔會找準時機,直接向皇上舉薦,在早朝上直接舉薦內閣大臣,這還是第一次。
皇上沒有回應溫體仁的建議,還是按照原來的安排,對文武大臣做出了要求。
皇上的這個態度,迅速引發了諸多文武大臣的議論。
不少人想到了原五省總督盧象升,盧象升是溫體仁舉薦的人才,接替鄭勳睿出任五省總督,負責剿滅流寇的事宜,崇禎九年八月上任,十年十二月陣亡,出任五省總督一年多時間,還算是穩定了北方的局勢,讓流寇的勢力沒有擴展開來,可惜率領大軍趕赴南陽府剿滅流寇的時候,過於自信,結果導致天雄軍全軍覆沒,自己也陣亡了。
盧象升承擔了兵敗的所有責任,沒有能夠得到任何的冊封。
當時就有人猜測,皇上可能不僅僅是對盧象升不滿意,恐怕還對其他有些事情不滿意。
到了如今,不少人體味出來其中道理了,原來皇上的確是對內閣首輔溫體仁不滿意了。
這種傳聞迅速展開,溫體仁擔任內閣首輔六年的時間,可謂是權勢赫赫,深得皇上的信任,想想皇上登基以來,前幾任的內閣首輔,聯合起來擔任內閣首輔的時間,也比不上溫體仁,由此可見溫體仁的確是有本事的。
可高處不勝寒,內閣首輔權力很大,但也遭遇很多的猜忌,若是不能夠很好的領會皇上的意圖,不能夠很好的讓朝政運轉,那是要承擔完全責任的。
用人方麵,是內閣首輔承擔責任最多的地方,前任內閣首輔周延儒,就是因為在用人方麵的視察,導致了登萊兵變,大明損失慘重,遭遇彈劾之後,周延儒被迫辭去內閣首輔之職。
此次盧象升的陣亡,按照道理來說,也應該是溫體仁承擔責任了。
於是有人做出了分析,認為溫體仁怕是要遭遇到皇上的訓斥,要為舉薦盧象升的事宜承擔責任了,說不定內閣首輔也做不成了。
司禮監。
秉筆太監王承恩以及司禮監太監、提督京營曹化淳正在廂房。
要說起兩人的地位,曹化淳原來是遠遠高於王承恩的,不過皇上登基之後,王承恩的地位迅速提升,十年時間過去,王承恩已經成為太監之中的第一人,曹化淳、高起潛、王德化等司禮監太監,地位都比不上王承恩了。
“這內閣首輔溫體仁的事情,還請王公公操心啊。”
“曹公公可不要這樣說,咱家也是為了高公公的事宜,和你的目的是一樣,哼,溫體仁為了能夠擺脫責任,將全部的罪責都怪到高公公的身上,甚至想著削弱司禮監的力量,掌控更多的權力,如此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想的也太美了。”
曹化淳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王公公說的是,咱家也派遣了不少人調查,溫體仁擔任內閣首輔這麼多年,結黨營私,證據是確鑿的,咱家已經掌握了溫體仁的所有罪狀,正月十五之後,就要承奏給皇上了。”
曹化淳說完,從懷裏掏出一疊文書,遞給了王承恩。
王承恩接過了文書,隨意的翻看了一下,這類的文書他很是熟悉。
其實王承恩早就看不慣溫體仁了,作為內閣首輔,溫體仁應該是很好的處理與司禮監的關係的,不過溫體仁依仗皇上的信任,根本不大在乎司禮監,就是麵對他王承恩的時候,也是不鹹不淡的,除開公務上麵必須的接觸,其餘就沒有什麼來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