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掙紮中做出的決定(1 / 2)

秦王朱存樞很是煩心。

朱存樞的日子本來算是過的不錯,自從與鄭勳睿建立起來非同一般的關係之後,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一直都是優哉遊哉,陝西各地逐漸趨於平穩,他的府邸也受到了鄭家軍的保護,內閣以及六部和都察院,從未彈劾過他,也沒有辦法彈劾,這樣的安寧日子,對於大明的王爺來說,是最為舒心的。

特別是流寇大規模侵襲河南與山西兩地的時候,太原的晉王朱求桂、平涼的韓王住覃火脊、彰德府的趙王朱常萸、衛輝府的潞王朱常淓、南陽府的唐王朱聿鍵等等,悉數進入陝西避難,悉數都是來到了西安府城,雖說按照皇室的規定,朱存樞不可能接納這些王爺到自己的府邸居住,但他還是可以宴請和安慰這些王爺的。

後來河南與山西各地稍微平穩之後,朝廷來了文書,要求這些王爺回到各地的封地去,這些王爺臨走的時候,異常的羨慕朱存樞,在他們看來,朱存樞過的就是神仙日子。

身為大明的王爺,命運其實很悲慘,無職無權,不準過問朝廷的事情,不準離開封地半步,不準結交朝廷官吏,若是違背其中任何的一條,遭遇到彈劾之後,命運都是很悲慘的,說的不客氣一些,大明的王爺就好比是皇上喂養的豬,就知道吃吃喝喝就行了,什麼事情都不要管不要過問。

王爺府邸裏麵都有專門的護衛,不過這些護衛成分複雜,錦衣衛和東廠番子是少不了的,他們時時刻刻盯著王爺的舉措,稍微有什麼出格的事情,就會直接向皇上稟報。

王爺還是朝廷的出氣筒,內閣以及六部、都察院有事無事都喜歡彈劾王爺,王爺畢竟是人,總有一些做的不合適的事情,既然不能夠幹涉和過問朝政,那就在生活之中鬧出一些事情來,譬如說侵害百姓利益等等的事宜,這些事情不管大小,都會遭遇到彈劾。

如此情況之下,大明的王爺,其自由程度還比不上尋常的百姓。

說一個最為簡單的例子,流寇侵襲河南與山西等地,眼看著拿下了諸多的府州縣城池,封地在河南與山西的諸多王爺,給皇上寫去了求救文書,懇請到陝西去避難,皇上初期是沒有答應的,沒有皇上的聖旨,這些王爺就不能夠動,與此同時,地方上的士紳富戶和百姓早就開始逃離,甚至一些官吏也加入到逃命的行列之中。

要不是後來山西與河南兩地巡撫聯名給皇上寫去奏折,懇請讓封地的王爺離開本地去避難,事情還不知道會鬧到什麼樣的成都,畢竟若是王爺被殺,各級官府都是要承擔責任的。

朱存樞清楚這一切,且他與當今皇上的關係已經非常的疏遠了,相互之間不存在有什麼感情一說,盡管因為有了王爺的身份,衣食無憂,可是這種渾渾噩噩的日子,其實是很多王爺的心病,想做事不敢做事,隻能夠是將精力投入到吃喝嫖賭上麵去了。

陝西的局勢變得平穩,朱存樞也不想其他的,既然不能夠也不敢參與到其他的事情之中,那就好好的過日子,至少他的處境比起北方的那麼多王爺,是最好的。

可前些天,情況發生了改變。

這是朱存樞都想象不到的事情,朝廷派遣了禦史到陝西來,禦史居然前來拜訪他了。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要是換做以前,禦史前來拜訪,朱存樞要嚇得半死。

禦史在府邸停留了一刻鍾的時間,當禦史離開之後,朱存樞身體顫抖,臉色發白,獨自在書房裏麵,誰也不準打擾。

原王府長史粟建成,出任從三品的押運參政,這是鄭勳睿推薦的,當時誰也看不懂這裏麵的玄機,都認為粟建成是撞大運了,王府長史根本就沒有什麼權力,同樣不能夠插手地方上的事情,這樣的官職一般無人願意做,可押運參政就完全不一樣了,那是手握實權的位置。

粟建成出任從三品的押運參政,這裏麵有朱存樞和鄭勳睿之間的交易,至於說交易的內容,朱存樞打死也不會說出來的。

想不到此次禦史到王府來,居然就說到了粟建成的事宜,禦史帶來的是皇上的口諭,要求粟建成必須要忠於皇上,將漕運總督府的大小事宜,全部都要稟報,而且皇上的口諭,對朱存樞本人也提出來要求,陝西大大小小的事情,同樣需要稟報,包括駐紮在陝西的鄭家軍的事宜,也要一五一十的稟報。

這樣做意味著什麼,朱存樞當然是明白的。

鄭勳睿和皇上之間,早晚是會發生衝突的,朱存樞雖然沒有插手朝廷的任何事情,但觀察力還是存在的,這些年以來,鄭家軍不斷的發展壯大,已經實際控製了淮北、陝西和複州等地,皇上是不可能容忍這等情況存在的,加之鄭勳睿做事情幹脆果斷,很多時候根本不會考慮和聽從朝廷的調度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