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後圖麗父木祠部落,母三途部落,十七與高陵汗孕霍吉,高陵汗卒,繼拓阿,始有拓阿合霍吉之力拒赫魯。金狼帳下分三帳,為金狼帳,白狼帳,黑狼帳;三帳為十部落聯合,三途部落分河東河西,為兩部落,木祠為一部落;赫魯守祁陰山,祁陰山沙族三部,稱沙忽帳,有褐發碧目烏爾族,共十七部落同戰草原。
老邵的羊肉鋪子人少了許多,當年的盛況不再,山子頂著個黑眼圈從門裏出來,手上拎著個薄石板,石板上依然寫著“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已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老邵道:“你又在學舍裏邊了。”
“嗯。”
“不是不讓你進去嗎?”
“我在陸教諭家的大樹上。”
裏麵的一個吃羊肉的食客道:“山子你要是考不了生員,那顆陸教諭家的大樹可虧死了,被你趴了多少時候。”
另一個穿著長衫的道:“讀書需要良人身份,耕讀傳家,起碼一個身家清白少不了的,家裏的田畝起碼傳過兩代才行,他到現在隻有份散籍,等到變成了農籍,買了土地過了兩代,到孫子手裏才能正常科考,你以為誰都能考生員。”
一群吃客沉默好久,一個大胖子道:“山子以後幫我做事,我家賬房先生還缺個徒弟,吃穿不愁,就是科考什麼的沒有辦法,那是太祖爺下的鐵規‘非耕讀傳家不進科考’,誰也沒有辦法。”
那個長衫客道:“胖子,你就不要胡亂拉人了,你就在這天邊還能得瑟,你要明白讀書人可以行萬裏路,隻跪拜天地君親師,不納稅,不徭役,你以為讀書人和算賬的區別就一點啊。”
那個胖子半天沒有吭聲,大啟國立國已經有兩百年,太祖當年將天下人戶籍分成軍籍、士籍、農籍、工籍、商籍、方籍、醫籍、樂籍、散籍、賤籍、百行,也叫軍戶、官戶、農戶、工戶、商戶、白戶、樂戶、沒根戶、零散戶,這其中軍籍隻能參加武舉,士籍可以參加所有了科考,農籍隻能參加文科考,工籍、商籍世代傳家,不能參加科考,要參加隻能先轉變成農籍,方籍或者白戶是對出家人的規整,合格的會發放度牒,天下寺廟宮觀眾多,可是能發放度牒的共二十三處,能公開傳道的共九十七處,能領度牒的共一百九十三處,這些聽起來挺多的,其實不然,一百九十三處包括道家、佛家、山神水神廟、英烈祠堂,說起來也沒有多少,比如說山神水神廟宇,在大啟基本每個村落都有一個土地廟,每個城池都有城隍廟,兩都的祭天、祭地、社稷壇,祈雨壇,共十三路的道城隍,名山中的五嶽山神,六條大河、四處湖泊的水神廟,光這些二三十個,其他的小山小廟如果不是這些山水廟的支脈,也不是州道城隍附屬,一律稱之為野祠。
除了這六種還有所謂的散籍,就是有你這個人,但是沒有過去的底子,上溯不到三代,沒有辦法判斷究竟屬於哪一籍的,一般在洪澇災害之後,許多人就淪落為散籍,這些人多是沒有跟腳,最後就有了沒根的稱呼。有些人知道家譜的很快能歸籍,有些不知道的最後淪落到樂籍或者賤籍,樂籍從事音樂、戲曲、雜耍的一類人,而賤籍就是皮肉買賣的妓女,還有媒婆、虔婆等三姑六婆的行當,而百行就是除了這幾大類,人數相對很少的漁、樵、獵、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