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地核轉動之謎(1 / 1)

前蘇聯一位名叫帕·切爾卡申的研究人員,根據計算認為,地核的旋轉速度要比其外殼快上許多倍。看來,這一假設頗有些不平常。物理學家、行星學家以及像動力學這樣一些技術領域的專家,都對這一大膽假設很感興趣。

早在4個世紀以前,伽利略就確定了自由落體加速度。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也已有300年了。然而對重力加速度的物理本質,現代科學至今未能做出令人滿意的回答。

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方程,可以得出引力波存在的可能性。這種引力波也許有助於問題的解決,但是經過幾代科學家們的努力,這種引力波始終未能發現,因此直到目前都不能不承認,那些懷疑引力波存在的觀點仍然是強有力的。

帕·切爾卡申根據理論推算,提出了一種假設:地核旋轉速度比其外殼(地幔)快16倍。他認為自由落體加速度的物理本質正蘊涵於這一理論之中。根據他的計算,如果地球表麵旋轉速度為每秒0.465公裏,那麼根據已知的地核地質半徑推算,地核表麵的旋轉速度應為每秒4.3公裏。在近地低軌道上飛行的人造衛星,也是以與地核相同的角速度旋轉的。

按照這一假設,人們可以對地球電磁場產生的機理做出有趣的解釋。地球模型的剖麵看上去很像發電機:地幔是定子,地核是轉子。於是人們就想,假如地球是一部巨型發電機,那麼當人們找到了通向地核的方法以後就可以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設想一下,有這樣一個未來的電站:巨大的超導電纜從四麵八方通向電站;電站附近沒有水壩,也沒有冒煙的大煙囪;電站廠房內沒有渦輪機、鍋爐、原子反應堆,也沒有熱核裝置……巨大的電能直接由地核產生……那麼,世界上隻有幾個這樣的電站,就可以保證全球用電了。當然,這一切在今天還隻不過是想象而已。

不過,帕·切爾卡申的假設可以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些天體沒有磁場?答案很簡單:要麼是天體核的旋轉速度不足以產生磁場,要麼是天體根本就沒有核。

從行星學角度看,帕·切爾卡申的假設是很有意思的。它有助於在理論上確定地球以及太陽係所有其他行星核的半徑、質量、密度、轉速以及其他一些參數。總的講,這些計算與目前科學研究所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

如果帕·切爾卡申的大膽假設得到了驗證,那麼它就可以用來解釋自由落體加速度和引力常數的物理本質。它們將與光速、電荷單位、哈勃常數以及其他一些量並列為物理學的主要基本常數。

現代科學證明,太陽動量矩中占所有行星總動量矩的2%。顯然,這裏動量矩與守恒定律是不相符的。帕·切爾卡申的假設可以解釋這一矛盾現象。根據他的假設,不足的動量矩完全出於太陽核心,它的轉速比其外層要快上218倍。順便提一下,根據帕·切爾卡申的計算得出的太陽核心的旋轉周期,與通過試驗確定的太陽光的脈衝周期2小時40分是一致的。

當然,帕·切爾卡申的假設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例如,什麼力量使地核旋轉?為什麼這一轉速後來不傳給地幔?為什麼?為什麼……是啊,不正是因為這些“為什麼”帕·切爾卡申的觀點才叫做假設嗎?要知道,正是這樣一些假設常常給人們帶來新的發現,而人類需要發現的東西又是何其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