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地球空氣來源之謎(1 / 1)

空氣、陽光、水被稱為生命的3要素,但是在這3要素中,空氣對人類來說是更為重要的了。人在沒有陽光照射時會活很長時間,沒有水,人也可以生存5天~10天,然而沒有空氣,人隻能活幾分鍾甚至更短。其實我們呼吸空氣隻是呼吸空氣中的那一部分氧氣,氧氣是生命活動的根本,氧氣從呼吸道進人體內通過血氧交換到達全身各部,使機體組織細胞能夠新陳代謝,進行著正常的生理活動。

氧氣在空氣中以體積計算約占21%,以重量計算約占2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氣,按上述兩個方麵計算分別占78%和75.5%,另外空氣中還有水蒸氣、二氧化碳、氬、氖等氣體。空氣在標準狀態下每升重約1.29克,隨著距離地麵越高空氣則越稀薄。

但是空氣最早是怎麼形成的呢?

根據天文學家推測,行星是由一些巨大的氣體和塵埃旋轉而形成的,而構成這些氣體塵埃的各種元素比例,一般等於它們在宇宙中所占的百分比。在地球形成之前與其他行星一樣,其構成約有90%是氫原子,9%是氦,其餘是極少量的氖、氧、碳等元素。地球的塵埃在高速旋轉中逐漸靠攏形成一個核心,這就是地核的雛形,在構成之中一些氣體也被籠繞在圓體形成物中間,當這些堆積物越來越大,隨之其內部的壓力越來越高,因而最後造成火山噴發,這些被裹在地表以下的氣體則噴發出來,其中的氫不是被燃燒,就是由於其密度太小,而迅速脫離地球逃逸了。氖、氦也同氫一樣消失了。而剩下來的氣體不是由於密度較大,就是由於水蒸氣的凝結而來不及逃逸的,這就形成了大氣,它包繞了地球的表麵。這些剩餘的氣體有水蒸氣、氨、甲烷等。水蒸氣冷凝後便落到地球表麵,於是就形成了海洋。

這些大氣由於太陽紫外線的輻射,其中水蒸氣又分解成氧和氫,氫又逃逸掉了,於是僅剩下氧,氧與氨化合生成氮和水,與甲烷化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就是地球在幾百億年生命開始之前的大氣。氮和氧作為生命的始動物質,為生命的誕生和孕育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

隨著生命在偶然的情況下出現,以及在臭氧層形成保護層之下,生命的光合作用開始進行,於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同時釋放出氧氣,地球才真正地走向了能夠孕育生命和利於生命生長的正常軌道,這些大約距今有5億年了。人類今天生活在這種被稱之為空氣的大氣中,當然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了。

以上所說的這一切隻是根據對於其他星球觀測到的現象而對地球大氣形成的一種推理。至於為什麼眾多的比地球還古老的星球最終並未產生生命,是不是與大氣的構成有關,目前尚無法回答。同樣對於地球本身的這種大氣形成機理,也沒有人敢說就是如此之明確,因而,空氣的形成對於人類來說就不僅僅是千古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