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公覺得魯國鞋匠製作這雙鞋很不容易,堅決要求放過他。
晏子也很堅持自己的態度,堅決不肯放過魯國的鞋匠。
景公說:“寡人真的不明白他究竟錯在哪裏,這雙鞋是寡人讓他做的,你要處罰就處罰寡人吧,但請相父饒了那個無辜的鞋匠。”
晏子堅持說:“不可以。我聽說,為做善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應該受重賞;為做壞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的罪惡更重。”
齊景公無話可說了。
晏子退出去,直接向職官司法的府衙走去,到了那裏就命令那兒的官員立刻將魯國的鞋匠逮捕,派人把他押解出境,永遠不準他進入齊國境內。
從此,齊景公脫下了這雙鞋,再也不穿它了。
鄒忌比美
◎文/
人貴有自知之明,當權者要廣開言路,不要被假話蒙蔽。
春秋時期,在齊國有一位被公認的美男子,別人都叫他徐公。和徐公家離的不遠,有一戶人家,那家人的主人叫鄒忌。
鄒忌也是一個長得還算魁偉漂亮的男子。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對著鏡子,問他的妻子說:“你看我比那個徐公哪個漂亮些?”
妻子答道:“當然是我相公漂亮了,他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徐公是名聞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更漂亮,所以又去問他的小妾:“你看,我和徐公比,哪個漂亮些?”
妾也回答:“徐公雖然漂亮,但他離您還差的遠呢!他怎麼能和您比呢?”
鄒忌聽到妻妾都這樣說,感到很得意,心想:連妻妾都這樣說我,那肯定就是我最美了。
過了一天,有個客人來鄒忌家拜訪他,鄒忌就擺下了酒席去招待他,席間,鄒忌又順便問了問客人:“你認為我和徐公比美,哪個更漂亮一點呢?”
客人的回答也同樣是:“徐公沒有您漂亮。”
這句話使得鄒忌更加得意了,他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漂亮了。
又過一天,徐公來到了鄒忌家裏,鄒忌就把徐公的麵貌、身材、姿態等各方麵都仔細打量了一番,又暗中和自己相比,始終看不出他什麼地方比徐公漂亮。
徐公走了以後,他又去照了一回鏡子,更覺得自己比徐公大有遜色。
鄒忌為這事夜晚睡不著覺。他想了又想,終於得出一個結論:“妻子對我有偏愛,當然要說我漂亮;妾呢,她是怕我的,所以也說我漂亮;至於客人的當麵捧我,那還不是因為他有求於我嗎?”
行不在服
◎文/佚名
一個人的行為和穿著打扮沒有必然聯係,要有所作為,就不必刻意追求著打扮。
墨子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道德家。
有一天,墨子的弟子報告墨子說:“先生,外麵有一個穿著儒生服裝的人請求與先生相見。”
墨子說:“請他進來吧!”
一會兒,那個人跟隨墨子的弟子進來。他複姓公孟,信奉儒家學說,是孔子弟子的弟子,人們尊稱他為公孟子。
隻見他頭戴著青布冠,穿一身儒生的服裝,腰帶上還插著笏(hù)板(笏板,是古代朝會的時候所用的手板,有事記在上麵,防備遺忘)。
他洋洋自得地問墨子說:“請問先生,作為君子是穿上某種服裝之後才有所作為呢?還是有所作為以後才穿上某種服裝呢?”
墨子回答說:“人有作為沒有作為,不在於他穿什麼樣的服裝,關鍵在於他的行為如何。”公孟子進一步追問:“憑什麼得知這樣的道理呢?”墨子解釋說:“從前,齊桓公頭上戴著高冠,腰間係著寬大腰帶,身佩金劍,手持木盾,他治理齊國,把齊國治理得很好。晉文公身穿粗布衣服,外套老羊皮襖,用熟牛皮係掛著長劍,他治理晉國,把晉國治理得很好;楚莊王頭上戴的法冠還係著絲帶,身上穿著的衣袍十分肥大,他治理楚國,也把楚國治理得很好;越王勾踐剪短頭發,身刺花紋,他治理越國,也把越國治理得很好。這四位君王,他們的穿著不同,但是都很有作為,建立的功業同樣顯赫。我憑這些懂得有作為的人不在於他們穿什麼樣的服裝。”
公孟子說:“講得好!我聽說:‘讚賞好的主張而不盡快實行,是不吉祥的。’我願意脫去儒生的服裝,更換掉儒生的青布冠,再來拜見先生,可以嗎?”墨子說:“不必了,請你就穿這身衣服與我相見吧。如果一定要丟棄笏板,更換青布冠,然後再與我相見,那麼不就等於說一個人有沒有作為果然取決於他的穿著打扮了嗎!”一句話把公孟子也說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