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讀曆史悟生活真諦(24)(2 / 3)

公元1275年,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3萬,開始了戎馬生涯。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鬆關,離平江3天後,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準備死戰,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公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挺進江西。在雩都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複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鬥爭複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一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

第二年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範勸降,遭文天祥嚴詞拒絕。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誌:“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風雨羊腸道,飄零萬死身”,路過文天祥的家鄉時,怕有鄉親劫船,便把他頸項和雙足捆鎖在船裏。文天祥絕食反抗8天,因聽說船將在建康停留,又喚起了逃跑的希望,恢複飲食。在建康,被嚴密隔離囚禁的文天祥寫下了“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的詞句。

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安置在高貴的房間裏,擺有佳肴美酒。雖然勸降的人一撥接一撥,都被他嚴詞拒絕了。忽必烈親自來勸降,並許以宰相之職,他仍不為所動。

元統治者將他投入惡牢,囚禁折磨達3年之久,讓他讀到正在元宮中充當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讓他已降元的弟弟來獄中探望。但文天祥不為百般折磨、千般利誘、萬縷親情所動,凜然作《正氣歌》,頌曆史人物不朽業績,抒“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之誌向。

在押赴刑場的路上,披枷戴鎖的文天祥麵不改色,神色安然。他問旁邊的百姓:“哪邊是南方?”然後向南拜了幾拜,從容就義,在場的眾人都為這寧死不屈的民族豪傑流下了眼淚。

寇準力主抗遼

◎文/佚名

在眾臣都主張逃跑的情況下,寇準力主抗敵,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國家付出更大的代價。

公元1004年,遼朝蕭太後、遼聖宗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犯宋,前鋒已經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陽)。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朝廷。副宰相王欽若和另一個大臣陳堯叟暗地裏勸真宗逃跑。宋真宗聽了這些意見,猶豫不決,最後召見新任宰相寇準,問他:“有人勸我遷都金陵,有人勸我遷都成都,你看該怎麼辦才好?”

寇準一看兩邊站著的王欽若和陳堯叟,心裏早有了數。他聲色俱厲地說:“這是誰出的好主意?出這種主意的,應該先斬他們的頭!”他認為隻要真宗親自帶兵出征,鼓舞士氣,一定能打退遼兵;並且說,如果放棄東京南逃,人心動搖,敵人就會乘虛而入,國家就保不住了。

宋真宗聽了寇準一番話,也壯了膽,決定親自率兵出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大隊人馬剛剛到韋城(今河南滑縣東南),聽說南下遼軍兵勢強大,一些隨從大臣嚇壞了,趁寇準不在的時候,又在真宗身邊嘮叨,勸真宗暫時退兵,避一避風頭。宋真宗本來就不堅決,一聽這些意見,又動搖起來,忙召見寇準。

宋真宗對寇準說:“大家都說往南方跑好,你看呢?”

寇準嚴肅地說:“主張南逃的都是懦弱無知的人。現在敵人迫近,人心動蕩。我們隻能前進一尺,不可後退一寸。如果前進,河北各軍士氣百倍;如果回兵幾步,那麼全軍瓦解,敵人緊緊追趕。陛下想到金陵也去不成了。”

宋真宗聽寇準說得義正詞嚴,沒話可說,但是心裏還是七上八下,定不下主意。

寇準走出行營,正好碰到殿前都指揮使高瓊。寇準衝著高瓊說:“您受國家栽培,該怎麼報答?”

高瓊說:“我願以一死報國。”

寇準就帶著高瓊又進了行營,重新把自己的意見向宋真宗說了一遍,並且說:“陛下如果認為我的話不對,請問問高瓊。”

高瓊在旁邊接著說:“宰相說的話是對的。禁軍將士家屬在東京,都不願南逃。隻要陛下親征澶州,我們決心死戰,擊敗遼兵不在話下。”

宋真宗還沒開口,寇準緊接著又逼了一句說:“機不可失,請陛下立刻動身!”

在寇準、高瓊和將士們的催促下,宋真宗才決定動身到澶州去。